有效防蛀牙!醫揭飯後1動作保口腔健康
牙醫師黃斌洋指出,蛀牙的形成可歸納4個關鍵,包括牙齒、食物、細菌,以及時間。(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蛀牙是牙科最常見的疾病。對此,牙醫師黃斌洋指出,蛀牙的形成可歸納4大因素,包括牙齒、食物、細菌,以及時間。其中他提到,時間是影響蛀牙的重要關鍵,因此應避免過度長時間進食,並在用餐後先以清水漱口或喝綠茶,約15分鐘後再刷牙,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降低蛀牙風險。
醫師黃斌洋在個人YouTube頻道發影片表示,蛀牙的成因與牙齒、食物、細菌及時間密切相關。首先他說,當然要有牙齒纔可能發生蛀牙,而在食物方面,應特別留意酸性、高糖及蛋白質類,尤其是後2者,細菌會利用其代謝產生酸性物質,從而不利口腔健康。
黃斌洋指出,爲了降低口腔內細菌的濃度與總量,多喝水是預防蛀牙很好的方式;此外,牙縫與咬合面容易藏污納垢,因此,正確使用牙刷與牙線至關重要,有助於維護口腔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習慣手搖飲不離手,黃斌洋強調,時間是很不利於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務必要避免過度長時間進食,且餐後也建議先用清水漱口或喝綠茶,15分鐘之後再刷牙,就能大幅降低蛀牙風險。
另外,很多人常疑惑,明明有刷牙卻總是越刷越酸?黃斌洋點出,可能是忽略了3個細節。首先,選擇牙膏時應注意其「RDA」磨耗係數,它會關係到牙齒被磨損的狀態。根據美國牙醫學會建議,若磨耗係數大於250,則屬於高磨耗係數,而臺灣市售牙膏的磨耗係數通常約在100以下,相對較安全。
其次,黃斌洋說,當吃完酸性食物後,因口腔的pH值會下降,容易造成牙齒脫鈣。例如吃完檸檬、酸梅等食物後馬上刷牙,牙齒的脫鈣就會比較快。最後,若使用美白牙膏,有些磨耗係數係數較高,可先將其擠出來在手上,沖水後用手觸摸,若感覺到顆粒較粗,則要小心磨耗係數較大,可能導致越刷牙齒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