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力!“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近期,從特高壓電網到高速鐵路,從抽水蓄能到水利樞紐,各地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受訪專家表示,預計未來重大項目投資將進一步增加,政策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範圍將繼續聚焦“兩重”建設以及新質生產力培育等相關領域,並側重加大對5G/6G、算力中心等新基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先進製造業的支持。
7月以來,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多個重點領域。
8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產送電。該工程作爲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重點工程,是我國首條獲批、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新能源爲主的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其直流線路全長1616公里,途經6省區(市),總投資281億元。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邢翼騰介紹,據監測,今年上半年,我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保持良好勢頭,全國在建和年內計劃開工的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21.6%。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8月19日,渝昆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21.17公里的炳輝隧道順利貫通;8月18日,西十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漢江特大橋鋼桁樑合龍,標誌着西十高鐵全線橋隧工程主體工程完工。
此外,阜淮鐵路潁河特大橋主橋順利合龍,長春市“十四五”重點交通工程——東南湖大路實現全線通車等,都在持續完善我國交通運輸體系。
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遼寧遼陽灌區日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保障當地10萬多畝農田灌溉,年增節水能力超900萬立方米。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施工總進度完成近90%,計劃於9月底下閘蓄水。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
“經過4年多紮實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重大成效,預計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規劃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
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爲重大工程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據悉,2025年“兩重”建設共安排8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1459個項目,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點領域,目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
8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提出,加力擴大有效投資,發揮重大工程引領帶動作用,適應需求變化更多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積極促進民間投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於澤認爲,國內產業轉型進入新階段,面對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更加複雜的安全挑戰,一系列新變化都要求進一步推動重大項目建設,也爲項目投資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預計明年將繼續加大資金供給。”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表示,一方面通過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加大財政預算內支出等渠道提供財政資金,明年有望繼續加碼超長期特別國債至1.5萬億元以上;另一方面通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抵押補充貸款(PSL)、支持國企信貸與債券融資等渠道提供資金,並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