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尼客當代馬戲團 自幼經歷專業特訓 展現頂尖才藝

這羣馬戲表演藝術家10歲起就開始勤習特技表演,一路堅持訓練不斷。 【圖‧優尼客當代馬戲團】

【文‧王遠謀】

在「2025臺中夏日馬戲節」,十分受到歡迎的「優尼客當代馬戲團」(Uni Circus),團員平均年齡只有26歲,個個身懷絕技,並且受邀到國外表演,是國內深具潛力的馬戲表演團隊。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優尼客當代馬戲團」(Uni Circus)8位團員均畢業於臺灣馬戲人才的搖籃-「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這個平均年齡26歲的馬戲藝術表演團體曾走訪國內外大小馬戲舞臺,亦曾參與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並遠赴法國明日馬戲藝術節演出《月光下之靈獸降臨》,榮獲歐洲劇場經紀人特別獎;其中有位成員還特別被邀請到太陽馬戲團表演。

據團長蔡宏義介紹,團員均自小學5年級起就開始勤習特技表演,經歷8年一貫的雜技教育和大學4年的專業特技訓練,總共12年的刻苦練習,其中流下的汗水和淚水不知凡幾,纔有如今的個個身懷絕藝。「優尼客」的成員擅長倒立、雜耍、特技平衡、堆疊技巧,並融合當代舞蹈、戲劇與物件操作,讓表演不只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能與觀衆共鳴的藝術語言。他們在舞臺上的精湛表現,正應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俗諺。

魔鬼特訓 技藝非凡

特技的訓練需要長期不間斷的訓練。「優尼客」的團員們平日皆有自己的謀生工作,要維持技藝熟練,就只能靠團長蔡宏義的聚攏,除了平時的例行訓練外,還特地找時間到國外魔鬼特訓。蔡宏義說:「我們在國外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進行13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得益於刻苦訓練,「優尼客」在諸如雜耍棒、地圈、丟棒和疊羅漢等方面的實力,都是國內的頂尖水準。

與觀衆熱情共鳴

在2024年第6屆「漂鳥舞蹈平臺」競賽中,「優尼客當代馬戲團」以作品《假想敵》(Imaginary Enemy)獲得西班牙加那利羣島國際當代舞蹈節團隊(MASDANZA)的青睞。舞蹈節的總監特別邀請蔡宏義團長和楊峻毅團員今年10月代表臺灣去西班牙Maranda舞蹈節發表作品。基於對馬戲及創作的熱情,團員們無不努力於節目的創新,希望馬戲所呈現的不只是娛樂,而是能和觀衆建立深層共鳴的表演藝術。

「UNI 優尼客當代馬戲團」融合當代舞蹈的表演,展現力與美的風姿。 【圖‧優尼客當代馬戲團】

結合舞蹈與當代藝術的新馬戲

馬戲團(Circus)一般指包括:雜技、小丑、魔術、動物表演和其他特技演出的團體。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鄭麗榕教授的研究,臺灣早在1872年﹙清光緒18年﹚即有外國馬戲團來臺北表演;華人來臺的馬戲團首推「海家班」於1945年創立的「遠東大馬戲團」和1949年創立的李棠華特技團,這些中外馬戲團都深受國人的喜愛,在50和60年代風靡一時。

2010年左右,隨着保護動物觀念的興起,一種以人爲主,以劇院或藝術節做爲演出場地的表演形式興起,他們在保有馬戲娛樂性的同時,結合舞蹈與當代藝術,帶動了新馬戲表演的風潮。2021年成立的「優尼客當代馬戲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做爲臺灣新生代最具潛力的當代馬戲表演團隊,「優尼客當代馬戲團」成立至今,每年維持30–40場的公演以保持演出能量。這羣來自臺灣各地的大男孩一直有個願景,希望在推動臺灣馬戲藝術發展之餘,能建立屬於臺灣的馬戲基地,讓馬戲表演成爲更多人生活與文化的一部分。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