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買都大跌、沒買每檔都大漲!30年老手的價值投資路:想長期獲利得先撐過短期虧損

圖/pixabay

作者:維塔利.凱茨尼爾森(Vitaliy Katsenelson)

投資是一種非線性的活動,過程有起有落,每個投資人都有過策略完全失準並和股市徹底脫節的經歷。當股市大漲,但你挑選的投資組合卻毫無起色時,痛苦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

價值投資是一種與主流觀點唱反調的活動,成長型投資人的投資歷程充滿愛與和諧,衆人也都贊同他們的策略,他們購買的公司股票都深受股市青睞,價格自然也特別漂亮(善意提醒:想獲得股市青睞必須付出代價,而且這種愛並不持久,至少對成長股來說不持久)。

反觀價值型投資人,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遭人白眼,買進的也都是衆人棄若敝屣的股票。說來諷刺,價值型投資人最後持有的股票,幾乎都會和成長型投資人一開始收購的股票重疊。當某檔股票不再受市場青睞,所有人都會對它投以仇視的目光,也不會願意多花一分錢去收購它。你大可以相信我說的話,恨絕對是廉價的。

投資風格是一種循環,有時你手中的股票就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無論你怎麼做都叫不醒它。碰上這種情況,你只能不停告訴自己決策和結果之間的短期連結相當薄弱,又或是兩者根本毫無關係。

這就是投資的真實寫照,你的理智相信自己是對的,但股市開盤的結果都會告訴你:「你錯了,你錯了,你錯了。」

這些負面實證宛如水刑,他們會蠶食掉你的自信,直到你被自我懷疑淹沒爲止。你流血了,但傷口在你的身體裡。不會有人知道你受傷了,你還是得「換上彩衣」、到公司上班、和客戶見面、分析股票,不能讓你內心的痛苦發出半點聲音。

我在職業生涯中經歷過許多次類似的事件,我於2012 年幾乎一整年都處於這樣的狀態。我買的每一檔股票都大跌,而我一直猶豫不肯入手的每一檔股票都大漲(有些甚至翻了一倍之多)。當時我還要負責訓練實習生,我清楚地記得我在傳授他們公司的投資流程時完全是靠肌肉記憶完成的。那陣子我每天都必須戴上勇敢的面具,忽略在心中沸騰翻滾的痛苦,但我撐過來了。隔年一切都好多了,原本一直折磨着我的股票突然起死回生,而且表現愈來愈亮眼。話雖如此,我還是忘不了過着表裡不一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我在2015 年經歷了一場更大的陣痛,那一年我的處境可以說是每況愈下,每個月我的投資組合獲利都會被腰斬一次。每過一個月,就會有一檔股票廢掉,最慘的是11 月,當時我買的一檔股票在短短几天內以雪崩之姿澈底垮掉。

不過我在投資界已經打滾好幾年了,這當然不是我第一次經歷投資組合衰退期,但在2015年我接收了許多新客戶。這些客戶和舊客戶不一樣,舊客戶和我們經歷過風風雨雨,他們親眼見證IMA挺過艱難的時刻,最後實現營利的目標,而新客戶看見的只有不停縮水的投資組合。更慘的是2015年其實還算是個不錯的年分,那年的股市幾乎沒有經歷什麼特別大的波動。

我很清楚我們的投資組合最後一定會獲利的,但想實現長期獲利的前提是先撐過短期虧損。最怕的是這些新客戶會驚慌失措,急着清算資產,結果就是讓帳面虧損變成現實。

同年,我和幾個朋友去了趟以色列,我們爲這趟旅程計劃了整整一年。我們在導遊帶領下參觀了猶太神秘主義的誕生地採法特,此地也是以色列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這次我第一次造訪猶太人的發源地,照理說應該會讓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然而,當朋友都對身邊的景物讚歎不已,並愉快地接受猶太文化遺產的洗禮時,唯獨我感到無比的煎熬和痛苦。我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痛,也希望將來再也不要感受到。在這之前,我從不知道內心的痛會引發肉體的痛。我可以清楚感覺到身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快被壓垮了,痛苦猶如烈火一般煎熬着我。我明明是和朋友們在一起,但又感到無比孤獨。

我這輩子從沒動過尋短的念頭,但在那個當下,我突然明白了人在自殺前所感受到的痛苦。沒錯,這就是我在以色列之旅期間感受到的痛感,我那時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讓這種感覺消失。寫到這裡,我突如感到有些慚愧,因爲我的問題和世界上許多人面臨的困境相比根本只是無病呻吟。

回到飯店後,我做了一件之前從沒做過的事情:寫信給客戶。我知道客戶們都在擔心自己的資產,所以我做了一件我認爲專業資產管理者該做的事:把真相說出來。我在信中詳細說明爲何他們的股票會持續虧損,並坦承IMA並非全知全能。除此之外,我還告訴客戶IMA的分散型股票投資組合策略就是爲了因應這類狀況而生。在寫信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心中的痛苦減緩了許多(但沒有澈底消失),而我最後也透過寫作治癒了自己。

我花了好大一番力氣才說服自己把信寄出,但我完全沒料到客戶的回覆會這麼正面,有些人還寫下許多安慰和鼓勵的話語。

這段經歷帶出了兩個議題,第一是痛苦,第二是每個人都是雙面人(一面是內心的感受,一面是公開的表象)。

先從痛苦說起,在緩解痛苦(斯多葛主義的各種技巧可以派上用場)後,我們必須恢復理性,並從痛苦中收穫知識,這樣纔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經受的折磨。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的《沉浸式人生:當代班傑明.葛拉漢教你用價值投資的智慧,找回富足與踏實的生活》

作者:維塔利.凱茨尼爾森(Vitaliy Katsenelson)

《富比士》雜誌:「當代的班傑明.葛拉漢。」以逆向投資思維而聞名。

出生於俄羅斯摩爾曼斯克,1991年移民美國,1997年加入位於丹佛的價值投資公司IMA,2007年任首席投資長,2012年任CEO。

凱茨尼爾森曾爲《金融時報》《巴倫週刊》《機構投資者》《外交政策》等財經出版物撰稿,着有《橫向市場:如何在無路可走的市場中賺錢》(The Little Book Of Sideways Markets)、《積極型價值投資:超越市場漲跌的贏家法則》(Active Value Investing: Making Money in Range-Bound Markets)等作品。

本書是他的第三本書,也是第一本非投資類作品。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