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陸商業秘密保護成遊戲行業智財權核心挑戰

陸商業秘密保護已成遊戲行業智財權保護核心挑戰。圖爲智財權護航遊戲產業高品質發展論壇。(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合著《科技賦能·法治護航--2025網路遊戲智慧財產權保護年度報告:規則、挑戰與協同進化》(《報告》)顯示,商業秘密保護已成爲大陸游戲行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核心挑戰。

《報告》已於25日在上海智慧財產權護航遊戲產業高品質發展論壇發佈。

《報告》稱,2024年,大陸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257.8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53%,遊戲用戶規模6.74億人,同比增長0.94%,均達到歷史新高。

在衆多侵權糾紛中,商業秘密保護的定性以及定損難題已成爲當下網路遊戲智慧財產權保護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報告》指出,未公開遊戲資訊(如代碼、數值設定、角色形象、地圖等)的商業秘密定性,在民事案件中基本已有共識,但在刑事認定方面業內仍存爭議,爭議焦點集中於「階段性保密」是否削弱了這些資訊的「秘密性」等。另一方面,在定損環節,仍需進一步完善刑事追訴標準、理清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依據,以給予權利人最大限度保護。

《報告》提出,如果階段性保密資訊在侵權行爲發生時,仍滿足秘密性要件,則相應侵權行爲亦應擔責。即便階段性保密資訊後續因權利人商業安排而主動公開披露,並不改變其在保密階段的商業秘密屬性。

針對商業秘密刑事定性難問題,《報告》指出,階段性保密的經營資訊只要滿足秘密性等要件,即構成商業秘密,亦應當獲得商業秘密刑事保護。《報告》建議進一步理清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依據,鼓勵適用「實際損失」、「侵權獲利」、「合理許可費」等損害賠償計算方式。

《報告》主編、上海交大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副院長劉維表示,針對網路遊戲智慧財產權保護中的新問題,應當甄別不同問題的性質,針對性加以完善。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反不正當競爭處處長史書祿表示,近年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以推動立法、創新試點、現場指導等全鏈條行政保護舉措,去年全市共查辦了7件網路遊戲領域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