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是「近視發展關鍵期」 醫揭孩子視力惡化4風險行爲
▲臺灣爲全球近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示意圖。(圖/CFP)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臺灣兒少近視問題嚴重,加上3C產品盛行讓情況更加惡化。醫師指出,學齡前爲視力發育及近視防治關鍵期,又以幼兒園大班至小學一年級之前最爲重要;且視力表檢查1.0並不代表沒有近視風險,如果遠視儲備只剩下75度,就是快要近視的危險警訊,要儘早介入做預防性治療、生活習慣調整,也提醒長時間用3C等4類風險行爲恐怕會增加近視風險。
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3年資料顯示,全球近視人口約佔30%;臺灣近視率高於全球平均,是近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衛福部以往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9%,國小一年級增加至19.8%,呈現倍數上升,至國小六年級近視率已上升至70.6%,高三時期則來到87.2%。
近視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隨年齡快速攀升,臺大兒童醫院小兒眼科主任蔡紫薰表示,臺大醫院對臺灣學童近視問題做非常多調查研究,發現大班到小一是會不會發展成近視的關鍵期,此時是近視率倍增、轉折最快的時候,非常多危險因子可以控制,家長如果關心或干預,對小朋友是否成爲高度近視也有顯著差異。
視力表1.0並不代表沒有近視風險。蔡紫薰解釋,現在國際上有「近視前期」的觀念,即便孩子的視力1.0,但遠視儲備只剩下75度,代表就是快要近視的危險警訊,可能再過幾個月或者再過一年就會發生近視,可以趁此儘早介入做預防性治療、生活習慣調整。
▲臺大兒童醫院小兒眼科蔡紫薰主任(左)。(圖/國健署提供)
臺大醫院眼科醫師侯鈞賀分享案例,小皓5歲在幼兒園檢測時視力正常,雙眼都是1.0,但因父母皆爲中高度近視,仍帶他去眼科檢查。當時檢查顯示他有125度遠視,顯示眼睛仍保有一定的遠視儲備,屬於正常發育狀況,但因家族史,後續採定期追蹤。
小二暑假時,追蹤發現遠視儲備下降至75度,顯示眼軸增長加快、潛在近視風險升高。經與家長討論開始使用低濃度眼科藥物阿托品,每兩天點一次藥以延緩近視。經多年治療與追蹤,目前小皓已國三,檢查仍保有25度遠視,未發展成近視,也不需配戴眼鏡。
蔡紫薰提醒,現在小朋友最常發現容易產生近視風險行爲,包含3C產品近距離使用太久、光線不足、缺乏戶外運動、睡眠時間不夠等,如果能及早調整,對小朋友的視力保健是會有很大的幫助。
國民健康署宣佈114學年度啓動「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試辦計劃,由專業眼科醫師進入參與試辦縣市的幼兒園,爲大班兒童進行散瞳屈光度數檢查,第一年目標篩檢6萬名大班兒童,希望透過早期篩檢,搶在黃金關鍵期進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