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月壤建“月宮”還遙遠嗎?

目前,中國正在聯合多國共同發起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將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建造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蔘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性科學實驗設施。

月面建造是人類邁向深空的關鍵里程碑,能夠爲宇航員駐月生活、科學研究、資源開發提供安全環境。這是人類在深空長期生存、不間斷觀測和試驗、深空資源開發的基本保障,也關乎人類文明在深空可持續發展與戰略佈局。

中國探月工程團隊的方案是,“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創新研發出太陽能聚光熔融制磚技術,將月球表面覆蓋的月壤轉化爲高強度建材。這顛覆了傳統太空探索的能源與材料供給模式,如果實現,將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與材料雙重難題,實現“零地球補給”建造。

如何在月球“燒磚”?首先採用直徑數米的聚光器,在焦點處產生超過3000倍聚光太陽能能量,其次通過石英光纖束遠程傳輸能量,最後在月壤表面用移動式高溫光斑逐層掃描,使月壤在1400—1600攝氏度下熔融,製備月壤磚。

未來,我國將通過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號”任務開展關鍵技術驗證,開展月壤採集、篩分、熔融、成型全流程,在月面實現月壤磚無人自動化生產。到時,當第一縷陽光透過聚光器在月面熔出磚塊,不僅將標誌着人類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自產自建”,更意味着中國將在太空資源利用領域完成新的跨越,爲人類在星辰大海中“就地取材,向光而生”開闢新紀元。

(作者爲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本報記者喻思南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