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和春天送別 上海生態葬讓生命如春綻放

3月21日,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2025年集體花壇葬禮音樂會在上海福壽園舉行,11位抗癌鬥士在音樂旋律中,以花壇葬的形式歸於自然,安眠於上海福壽園希愛林。

春和景明的3月,上海福壽園內草木吐翠、花影搖曳,音樂會現場佈景雅緻,氛圍溫馨。悠揚、深情的音樂聲,感染着現場每一個人。中國殯葬行業協會副會長周靜波在講話中強調,節地生態葬是未來殯葬發展的重要方向,並稱贊此次選擇花壇葬的11位抗癌鬥士,作出了將個體生命融入自然循環的崇高表率。從《感恩》的深情吟唱,到《你鼓舞了我》的激昂旋律,再到《把悲傷留給自己》的深沉內斂,每一首歌都承載着無盡的哀思與崇高的敬意。在情感與音符的共鳴和共振中,大家用這種溫馨的形式爲親人和朋友送行,也在音樂的旋律中禮讚他們選擇生態“迴歸”、踐行文明殯葬的先行垂範精神。當《送別》聲縈繞音樂會現場,11位“愛友”親屬跟隨禮儀師指引,爲親人點亮心燈、點燃香片、敬獻茗茶、拭盒作別,最後將裝有親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盒安放到花壇中,讓親人正式入土爲安。當下,文明綠色的節地生態葬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積極推廣與實踐,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也反映了大衆對生命終極歸宿新的理解和尊重。

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會長王文平:“我們想做一個節地的環保的花壇葬,也是爲我們這些俱樂部的會員們的一種,爲他們的一種生命上的支持。因爲實際上我們好多的會員,他因病致貧,因病致窮之後,非常的多。現在好多你要讓他去買一個這種墓地,真的是花費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好多的會員他的經濟條件狀況都在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所以福壽園作爲一個公益的愛心的這麼一個支持,那麼對於我們俱樂部的一些會員,就可以有一個這麼樣的一個機會,可以用八百元的這一種節地的,可以三年之後融化在這個土地中間的一個環保的這樣的葬,這樣也是對我們俱樂部這些會員的一種生命的一種延續我覺得。”

據悉,希愛林自2005年建成以來,至今已有137位抗癌鬥士選擇長眠於此。他表示,希愛林是上海福壽園踐行綠色生態殯葬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對社會文明進步的積極響應。同時,上海福壽園積極倡導大衆以更加開放、包容、理性的態度面對生命的終結,致力於改變大衆傳統生死觀,探索和實踐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殯葬服務模式。音樂會上,上海福壽園公益發展基金再次向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捐贈10萬元“希愛基金”,用於幫助生活困難的俱樂部會員就醫和改善生活。

編輯: 祝聞豪

責編: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