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洋蔥比喻四接 她在深綠社團列出反對四接15個理由

環境部排定26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基隆「四接」開發案。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對四接開發案的臺灣頭文化協會總幹事張雯玲今天說,26日環評大會「劇本都寫好了」,但她仍要發聲,因爲四接就像洋蔥,一層層剝開會看到一個個問題,中央政策就是先破壞再說,先破壞再彌補,這是不對的。

臺電規畫燃燒重油發電的協和電廠除役後,轉型爲燃燒天然氣電廠(四接),3.0開發版本選在基隆港嘴外填海造地,興建接卸收天然氣碼頭。四接開發案經環評初審數度卡關,今年1月17日召開第6次初審會議,做出「建議通過」、「建議認定不應開發」,兩案並陳送環評大會討論,開會日期是明天。

張雯玲說,環境部先前的新聞稿內容顯示,部長彭啓明認爲環評應由專家審查,而不是公民「公審」,本質就是不聽民間的意見,只相信專家,其實就是菁英主義,就是開發主義。因爲怕沒有電,所以就執行中央政策,先破壞了再說,先破壞了再來彌補。

張雯玲認爲,明天環評大會環境部提出抽籤制、發言3分鐘,認爲就是給民間機會了,感覺就是走走形式,過個水。臺電員工也很可憐,就是上面交辦的事情盡力做好,爲了薪水嘛。幕後的導演或幕後寫劇本的人,纔是關鍵跟始作俑者。

張雯玲表示,討論四接像是剝「洋蔥」,一層一層剝開,會看到一個個問題。最外層是填海造地範圍,完全和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重疊。接着市定古蹟基隆燈塔、白米甕砲臺,前面的海景會全部不見了。基隆港內的波高也會升高,加上擺了兩個大天然氣儲槽,國外大船要不要來有很大的變數。

張雯玲說,翻開臺灣史,140年來除了牡丹社事件,北臺灣所有戰役全部都是先轟基隆港。填海造地的地方,只要幾顆導彈下去,整個土石流流入基隆港,要怎麼清?港毀了,液化天然氣載運船(LNG)還進得來嗎?

爲了號召更多人加入反對四接陣營,張雯玲曾在「很深綠、很深綠」的臉書社團貼文,解說看待四接案,不能只摸到洋蔥皮,並說「先撥15層給你們看」,以從關心生態及文化的基隆人角度,列出反對四接的15個理由。

●張雯玲反對四接的15個理由

1.四接填海造地區域跟基隆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完全重疊,照理說保育區如果市府還沒有簽署放棄,是不能開發的,政府與臺電已帶頭違法。

2.填海造地區域位於基隆港大船進出的港嘴,工程時間長達7、8年,工程的不便利性,各國郵輪及船隻會不會肯來?完工後變成瓦斯港,爲基隆港的稅收及港市發展埋下變數。

3.填海造地之後,白米甕砲臺及基隆燈塔兩個市定古蹟正前方及附近海域的海景全毀,強硬毀壞砲臺古蹟觀覽通道,違反文資法,填海造地也違反海域自然地景等法令。

4.近140年來,除牡丹社戰役之外,敵軍都是先轟炸基隆港與基隆,敵軍一定會先切斷臺灣北部港口運輸。

5.填海造地工程是先在海里放沉箱,抽乾海水、再填土,敵軍只要用導彈炸燬填海造地區域,大量土石流恐流入基隆港,阻塞港嘴。港嘴旁放兩個大瓦斯槽,選址也很不恰當。

6.四接距離民房只有400公尺,距離軍營只有1400公尺,政府跟臺電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及疏散計劃。

7.臺電設計的四接港,港口寬度不夠,LNG船要由拖船拖進港裡停靠,萬一風速、海流突變會發生危險。

8.蓋四接之後,港型改變,內港波高將增加近一倍,增加船隻停靠困難及碰撞危險。國際郵輪等船隻都有風險意識,是不是要再停靠有很大的變數。

9.現在全世界都在反對天然氣,因爲不是乾淨能源,天然氣排放,空氣會有硫化物等物質。四接蓋完之後,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原來電廠的3.2倍左右,會加速地球暖化,天然氣只是過渡時期的能源。

10.輝達等公司是國際大公司想來臺灣設廠,但他們要的是綠電乾淨能源,並不是天然氣。

11.成大地熱專家算過,四接20年填海造地、買機器設備、買天然氣、維修等總經費快上兆元。天然氣是外來能源,不是自主能源,儲氣槽只能儲放2周的能源,學者建議應該發展地熱自主能源。

12.世界的地熱技術已成熟,學者評估發展地熱自主能源,只要將管線伸入海底作循環發電,不必填海造地,不必破壞自然環境,不必讓基隆港承擔風險。發展再生能源也比蓋四接省錢、省時,協和如果轉再生能源電廠,將變成一個再生能源示範區。

13.填海造地面積約365個籃球場那麼大,海里並非像臺電說的什麼都沒有,那些海洋生物將活活受到掩埋。萬物都應有生存權,牠們活生生遭到掩埋,情何以堪?

14.填築區域是水產動植物保育區,也會影響到漁民作業。

15.國際商港變成瓦斯港,不但稅收減少,也影響1.3萬基層人員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