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生態環保!大甲溪電廠放流魚苗 攜手和平國中保育生態
▲▼大甲溪電廠永續綠能生態環境,今日與和平國中師生共同前往大甲溪上游放流魚苗。(圖/記者李陳信得翻攝,下同)
記者李陳信得/臺中報導
臺中市和平國中實踐泰雅族文化課程六年,學習場域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息息相關,每學期皆申請前往封溪護魚水域,進行農耕及漁獵課程戶外教育。今(21)日獲邀參與臺電大甲溪發電廠在上谷關大甲溪舉辦的生態保育工作坊,偕同生態顧問團隊中興工程顧問公司,一同參與魚類誘捕及放流活動體驗,呈現動人溫馨的合作畫面。
大甲溪發電廠管理大甲溪流域沿線多座電廠機組,集水區域廣,是電源開發計劃的重心。在電廠發展過程中,觀察地方的生態相當豐富,因此在發電同時,也同時兼顧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大甲溪發電廠已轉型爲生態電廠,並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在現任廠長黃陵育的用心帶領下,持續以「綠能教育、生態保育、永續經營」爲企業責任,特別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辦理「臺電公司大甲溪生態保育人工採補搬運工作坊」,邀請和平國中教師及學生19人親自參與溪流保育,借鏡在地泰雅族文化,與山林共生共榮尋求永續發展。
顧問團隊先於本(2)月19日於天輪壩下游側安全河道內進行相關陷阱籠具及魚筌放置;今日放流活動則將採捕到的苦花成魚與魚卵,放到谷關壩上游側安全河道合適棲地中。廠長黃陵育表示,發電跟環境可以共存共榮。近年來除了在馬鞍壩設置魚梯,讓魚兒可以迴流,也致力於水保以及各種覆育工作,歡迎各界申請參訪大甲溪畔的環境教育認證場域。和平國中校長葉天喜也說,學校有了臺電的支持,可以更積極走出校園,關注當地生態保育,並認識現代電廠的改變。今天活動在臺電與和平國中密切的交流下,共同爲原住民族傳統場域的覆育及教育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