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辦好百姓身邊案(權威發佈)

本報記者  魏哲哲

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一環。定分不易,止爭尤難。面對人民羣衆對公平正義的更高期待,人民法官積極履行職責,以實幹擔當促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努力讓老百姓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7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徵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名法院系統代表圍繞“嚴格公正司法 用情辦好百姓身邊案”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辦好百姓的身邊案,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化解矛盾、指導調解、辦理案件、送法下鄉……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徂徠人民法庭庭長錢繼紅是一名“老百姓身邊的法官”。紮根農村山區法庭20餘年,錢繼紅辦理3000多起案件,走遍了轄區100多個偏僻山村。

“我深刻感悟到人民法庭在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基層善治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錢繼紅在辦理一批涉種糧大戶土地流轉案件後,針對案件中發現的租賃期限含糊、違約責任不詳等問題,及時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識,講解需要防範的法律風險,幫助村民避開“坑”、守住“田”。

辦案過程中,錢繼紅注重發揮公正裁判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典型案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辦理一起見義勇爲受傷案時,錢繼紅積極爲見義勇爲者申請司法救助,併爲其爭取見義勇爲表彰,給崇法尚德樹起法治標杆。

“法官不能只在法庭之上辦案,還應到矛盾糾紛發生的第一線去。”這是援藏法官、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副庭長李海龍的體會。

2024年3月,李海龍被組織選派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人民法院掛職,成爲首位奔赴墨脫縣的援藏法官。在辦理一件冷鏈物流倉儲中心租賃合同糾紛案時,承租人與招租人就設備故障問題爭執不下,導致墨脫縣的冷鮮蔬果以及冷凍肉類保障供應受到影響。李海龍直接進機房、進冷庫,查看設備運行狀況和製冷效果,讓現場事實“說話”。最終,案件得以順利化解,雙方心服口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受各方面因素制約,墨脫法院在規範化、專業化建設上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李海龍結合西藏交通不便、小標的案件執行成本較高的實際情況,總結“審執一體調解工作法”等工作方法,推動墨脫法院審判質效提升。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關係着發展與安全。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庭長丁宇翔爲築牢金融“安全牆”、守護百姓“錢袋子”而不斷努力。

在一起金融不良債權追償案中,債務人企業因個別項目短期資金鍊緊張而違約,並非惡意拖欠,如果簡單下判會使企業失去正在推進的融資項目,也會影響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爲確保債權人的債權有保障、債務人企業有生路,讓關聯的羣衆不擔心,丁宇翔一次次協調,最終促成各當事人達成和解。

目前,金融審判的難點之一是案件的羣體性特徵日益顯現。“我們探索推行了‘雙軌雙平臺’羣體性金融糾紛解決機制,簡單說就是‘選出代表集中表達訴求、參加訴訟’‘先行審理典型案件給出示範判決’兩條腿走路,實現高效化解糾紛、維護權益、規範訴訟等多重目標。”丁宇翔說,讓人民羣衆少跑腿、多省心,是應對挑戰的硬道理。

網絡空間的規範有序,離不開網絡法治的有力保障,也離不開互聯網法院幹警們的智慧與擔當。

“一個判決會爲創新技術的發展劃定法律邊界,甚至會對涉案產業的發展方向產生重要影響。”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沙麗審理了很多“全國首例”等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案件,通過具有鮮明觀點和價值導向的司法裁判努力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

從數據權益界定到平臺責任劃分,從羣控軟件、流量劫持、深度僞造到算法治理……沙麗說,審理的每一起新類型案件都是與新技術、新模式的“深度對話”。在審理首例人工智能機器人直播侵權案時,沙麗去網絡平臺看直播,比對原被告的使用場景、技術運用,進而判斷被告模仿人工智能機器人直播行爲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還針對性地發佈了網絡直播行業法律風險防範指引。

沙麗積極投身互聯網司法改革創新實踐,參與打造全流程在線、跨時空異步審理、智能輔助的互聯網審判新模式,探索具有普適性的在線訴訟規則,努力讓公平正義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實現。

護航創新,落實在每一起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中,也落實在每一次浸潤人心的普法宣傳、答疑解惑裡。

在辦理一起網絡遊戲商業秘密案件中,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一級法官徐弘韜發現,原告企業投入高額成本開發的新版本遊戲還未正式上線時,關鍵遊戲元素就已在網上被公開。在充分研究案情的基礎上,徐弘韜及時作出行爲禁令,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泄密行爲,保障了新版本遊戲順利上線運營。

“知識產權案件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徐弘韜說,比如銷售假冒商品案件中,不少被告是個體經營者,他們並沒有侵犯知識產權的主觀故意,在辦案中,要儘可能幫助他們發現經營問題,推動企業重回正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