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母語唱出文化根 臺東國中小本土語歌謠大賞登場
▲臺東中小學本土語歌謠大賞共180位學生參賽。(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爲推動本土語言教育向下紮根,臺東縣政府教育處24日起一連兩天於國立臺東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113學年度臺灣母語日國中小本土語文歌謠比賽」,吸引來自縣內56所學校、共180位學生踊躍參與。參賽語別橫跨臺語、客語及七大原住民族語,展現臺東多元語言文化風貌,也凸顯下一代對母語傳承的熱情與創造力。
比賽依年級與語別分組進行,包括閩南語、客家語與阿美、排灣、卑南、布農、魯凱、達悟、噶瑪蘭等原民語組別,由國小低、中、高年級至國中組逐一登臺獻唱。選手們在指導老師帶領下,以歌聲詮釋族羣語言的韻律與文化記憶,唱出土地故事,也唱出對文化根源的深刻連結。
教育處表示,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母語不僅是溝通工具,更是族羣歷史、智慧與認同的體現。透過歌謠比賽,讓學生不只是學語言,更在音樂中理解文化、參與傳統、感受創新。這項比賽也被視爲文化教育的一環,有助於學生培養多語能力與跨文化理解力。
縣府強調,在全球化與科技化浪潮下,更應珍視語言多樣性與文化永續。此次歌謠比賽,不只是表演與競技,更是孩子們展現「尊重與自信、學習與參與、傳承與分享、實踐與永續」核心價值的舞臺。藉由這樣的展演機會,期待更多學子能在歌聲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並開啓屬於自己的音樂與語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