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術手段保護“吹哨人”,食品安全更加可期

賀成

據7月4日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開發的“全國食品安全內部知情人舉報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聚焦激活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內部吹哨人”機制,暢通從業者及關聯人員舉報食品安全違法線索的渠道,與“全國12315平臺”形成聯動,推動構建“全民參與、全程監督”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食品安全是關乎民生的大事。爲了保證食品安全,我國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了多次修訂,並對食品安全領域違法違規行爲依法嚴懲,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從獎勵舉報人角度說,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的制度安排早已有之。比如,2013年,原國家食藥監局、財政部就制定了《食品藥品違法行爲舉報獎勵辦法》;2017年該獎勵辦法修訂後,將單次舉報獎勵限額從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財政部印發的《市場監管領域重大違法行爲舉報獎勵暫行辦法》,將獎勵限額提高到100萬元。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法也明確規定,對查證屬實的舉報,給予舉報人獎勵。

從保護“內部吹哨人”角度說,去年9月,有關部門明確,要物質獎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簡化獎勵資金審覈發放流程,同時加強對內部舉報人個人信息的保護,強調企業不得以解除、變更勞動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對內部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

眼下,同樣是強化對內部舉報人個人信息的保護,“全國食品安全內部知情人舉報系統”支持實名與匿名雙軌舉報模式,通過技術手段嚴格保護知情人信息,實行“全國統一接收、編碼、分派”的閉環管理機制,舉報人可實時追蹤辦理進度,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須臾不可放鬆。發揮好“內部吹哨人”作用,尤爲重要。首先,近年來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都是由企業內部員工舉報而曝光。可見,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內部人員舉報違法行爲,充分發揮“吹哨人”作用,對於延伸監管觸角,及時制止企業的不法行爲,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和風險擴大具有積極意義。其次,食品安全領域涵蓋種植養殖、加工、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食品工業鏈條較長,生產經營違法違規問題也更趨複雜化、隱蔽化,在諸多的“隱秘角落”裡,只有內部人員更熟悉違法違規內情。

當然,再好的機制最終還需要嚴格的執行與落實。用技術手段保護“內部吹哨人”同樣需要嚴肅對待。期待“全國食品安全內部知情人舉報系統”上線運行後,真正消除內部人員顧慮,激勵內部人積極舉報,同羣衆監督、媒體監督、行政監管等一道形成守護食品安全的合力,讓食品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