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風“潮玩”方式賦新傳統文化

天津日報記者 李倩

隨着國產動漫和國產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以cosplay(角色扮演)爲代表的“潮玩”新風在年輕羣體中迅速升溫。他們身着精心打造的服飾,化身動漫或遊戲裡的角色,在社交平臺上吸引目光。近日,記者接觸到這一羣體,發現這些年輕人並不滿足於單純的表面模仿,而是更注重挖掘角色背後的文化內涵。從妝面道具細節,到歷史人物故事,傳統文化的根脈被賦予青春表達,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3歲的鄭涵是一名cosplay愛好者,她對國產遊戲裡的人物形象尤其偏愛,其中最滿意的作品就是手遊《忘川風華錄》中的周瑜。“我從小就喜歡讀古典名著,尤其欣賞三國時期的周瑜。他文武雙全,又有雄才大略,但在一些影視劇和民間傳說裡,卻被塑造成氣量狹小的形象。”鄭涵說,“我希望藉助遊戲角色,發揮自己在妝造與攝影方面的特長,把這個歷史角色帶到現實中,吸引更多人去了解他,進而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爲了這份理想,她對比研究了不同遊戲、動漫裡的周瑜形象,甚至專門學了古琴與劍術,只爲讓拍攝更顯真實。“這樣才能更深刻地走進角色內心,更好地還原人物。”鄭涵說。

同爲“00後”的解凌茱也對cosplay情有獨鍾,大學畢業後更成了一名職業coser(扮演角色的人)。因對詩詞的熱愛,她格外喜歡遊戲《王者榮耀》中的李白。“遊戲裡引用了很多李白的詩句,比如‘將進酒,杯莫停’等”。解凌茱說:“遊戲中的李白,既是瀟灑劍客,也是浪漫詩人,一襲白色長衫,氣質脫俗,形象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我們通過妝造‘化身’成李白,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詮釋藏在典籍中的詩韻與柔情,讓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容易被大衆領會。”

相較於兩位“00後”,“85後”樑雁路是一位“資深”玩家,她對於融入國風元素的cosplay有着更爲深刻的理解。樑雁路自幼喜愛繪畫,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之後曾赴海外留學。“在國外,我接觸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和藝術,更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她回憶說,在留學期間的畢業演出中,她搭建“虛擬京劇院”,扮演楊貴妃,將國粹的浪漫與現代藝術相融合,讓外國友人進一步讀懂了東方美學的底蘊。

回國後,樑雁路在天津理工大學藝術學院任教,成爲動畫專業的一名教師。她長期從事國風藝術創作與教學,相關教學成果多次在校內外獲得認可。樑雁路創造性地將深耕多年的國風cosplay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比如,選取遊戲《黑神話:悟空》、動畫電影“哪吒”系列等作品中的經典角色作爲教學載體,通過解析這些角色的服飾細節、肢體語言與精神內核,帶領學生在具象化的表演實踐中理解忠勇、仁義、自主等核心價值與人格力量。“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潮玩’引導他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核,讓‘00後’在潮流與傳統的碰撞中,真正成爲文化的繼承者與創新者。”樑雁路說道。

在教書育人之餘,樑雁路經常將自己的cosplay作品發佈在社交媒體上,與更多人分享這份熱愛。紅橋區桃花節上,她提出了“十二花神”的創意。“從挑選模特,到設計服飾、妝容與道具,每一個環節都精心打磨,既要實現以創意帶動文旅,又要營造出國泰民安的美好氛圍。”樑雁路說。

記者手記

與這些年輕人接觸時,總被一種鮮活的力量深深打動。當潮玩與傳統碰撞出熱愛的火花,年輕一代願意靜下心來,反覆琢磨服飾紋樣裡的歲月故事,對着鏡子一遍遍練習微表情,潛心解鎖角色背後的文化密碼……這種發自內心的靠近,更具有難以替代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文化,從來不只是博物館裡靜靜陳列的藏品,也不只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它的生命力,正在於每一代人都能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與它溫柔相遇、深刻相知,再帶着這份共鳴,走向更遠的地方。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