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探索校園議題 雲林正心中學營隊掌握趨勢
營隊各組要將想法、觀點寫入歌詞,利用SUNO作曲。圖爲由AI創作的「防止青少年跟風拍惡搞影片」主題曲。圖/教育事業部提供
雲林正心中學舉辦爲期一週的「AI賦能核心素養探索營」,邀請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帶國二學生用AI探究「飲食、3C使用、友善環境」等校園議題,並創作主題曲,讓AI成爲思考與創作的夥伴。
正心中學每年暑假都與聯合報合作舉辦營隊,今年首次以AI爲主題,透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逐步掌握AI應用的節奏。如何判別網路搜尋到的海量資訊、整理並分類,是現代學習的關鍵能力,營隊第一天課程就先教如何跨領域閱讀文本,以及常見心智圖、魚骨圖、康乃爾筆記法。美二乙廖美寧平時會使用康乃爾筆記法,他認爲,未來可針對各科內容挑選適合的筆記法。音二乙陳品妍也說,筆記課真的很棒,開學後可以多嘗試不同的筆記功效。
接着,各班探究校園議題內容並提出解決方法,有人提出「防止青少年跟風拍惡搞影片」的方法,也有人建議「正確的手機管制方式」。初二身班紀宛町說,在辯論「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應該是朋友還是上下屬?」時,他自信的選擇「上下屬關係」,原以爲可以洋洋灑灑的寫出許多理由,沒想到竟然詞窮,只好拜託AI幫忙想內容論點。
營隊最後,各組要製作簡報,還得寫歌詞,利用SUNO創作主題曲,美二甲張晴涵請認爲,雖然請AI做事很方便,但它只是提供意見、方向,重點是要加入自己的想法,看着AI製作出來的歌曲,「真的好神奇啊」!
音二乙班蘇修𬭎回憶,過去用AI作曲速度慢、音質差,如今幾分鐘就能生成一首完整曲子,「只是曲風還不夠多元,如果能再自由一點就更好。」同班的陳品妍、蔡宗璇則注意到,即使AI能飛快完成音樂與歌詞,卻缺乏細膩情感,他們都認爲,AI或許能取代部分工作,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作品,還是需要人來完成。
小組針對校園常辯論的「是否穿制服」、「能不能戴飾品」、「上課開放吃零食」、「取代考試的評量方法」等議題,提出想法。圖/教育事業部提供
由於師長都會限制學生使用手機的時機,學生討論出「正確的手機管制方式」來自我要求。圖/教育事業部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