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川普關稅「民進黨有陰謀」? 施正鋒警告1事:對藍致命打擊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退休教授施正鋒10日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若美方最終對臺關稅低於對日韓的25%標準,將有助於民進黨推動全國性罷免行動。(圖/美聯社)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是否影響臺灣政局,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退休教授施正鋒10日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若美方最終對臺關稅低於對日韓的25%標準,將有助於民進黨推動全國性罷免行動。他警告,若藍營未能掌握節奏,恐遭民進黨「關稅紅利」突襲,形成選戰上的致命打擊,並強調這背後「不是談判,是佈局」。

施正鋒分析,美國目前對日本與韓國課徵25%的汽車進口關稅,這可能成爲與臺灣談判的基準線。若臺灣能獲得較低的稅率,即使付出部分讓步,對執政黨而言,可能成爲向選民宣傳對美談判成果的利器,進一步鞏固支持基盤。

他表示,即便談判結果僅與日韓「平盤」,民進黨依然可能從中獲益。施指出,目前關鍵癥結可能在於農產品解禁與汽車關稅問題。而賴清德政府在對美關係上的高度配合,包括臺積電赴美設廠等政策,可能換來美方在關稅談判上的讓步。

施正鋒指出,民進黨推動罷免案除了政治對抗之外,更帶有實戰演練性質。他認爲,賴清德藉此進行2026地方選舉的佈局,一方面能固守南部票倉及30%以上基本盤,另一方面也能從中挑選願意效力的政治人物,加強地方組織戰力。

他也提醒,若未能爭取到較日韓更低的關稅,臺灣中小企業與製造業將面臨壓力,政府政策若未妥善接住,恐在選票上反映出來,這部分仍具高度變數。

施正鋒進一步指出,大規模罷免案的結果將高度依賴各陣營基本盤的動員能力。他認爲,藍營早期普遍誤以爲「不出門投票」即可,但事實上應該積極出門投下「不同意票」。目前藍營動員情況已有改善,白營亦有一定支持,但整體力道仍不夠,藍營整合問題也仍待解決。

綜合來看,施正鋒認爲,只要關稅結果不落後日韓太多,綠營仍能維持穩定步調,「老神在在」面對罷免挑戰與未來大選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