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治與民進黨的意識形態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2日謎底揭曉,美國對臺灣將加徵32%的關稅,遠超過民進黨政府的樂觀預判,川普聲稱此爲5折的「優惠」稅率。川普的「對等關稅」稅率應是以各貿易伙伴的對美貿易逆差金額除以各國自美國的進口總額計算得出,而非單以各國對美國貨物課稅之平均關稅爲基準,此邏輯異於世界貿易組織(WTO)計算平均關稅的思路。

日本首相石破茂批評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缺乏根據,電話會談中,向川普表達「失望和遺憾」、「對美投資意願降低」。自民黨政調會長兼「深化美日關係綜合戰略本部」本部長小野寺五典在自民黨總部與美國駐日臨時代理大使楊舟會談,小野寺直言,日本與美國長期建立同盟信任關係,對24%的稅率「倍感憤怒」。

川普2.0的關稅大棒對75國展延最多90天后生效,但不再是第一任期時的虛張聲勢。川普在公佈「對等關稅清單」的演說中表示,美國半世紀來受到不分距離及敵友的所有國家侵佔、掠奪與凌辱,並點名韓國及日本兩大盟邦對美國採取的非關稅壁壘最爲嚴重,直指無論敵人亦或是朋友皆相同,甚至朋友更爲過分。

在川普的「關稅政治」中,無敵我之分,只見美國與「非美國」之別。川普要求若想在美國享有零關稅,即在美國生產,別無他途。川普的思維無疑是違反「比較利益法則」的「一國資本主義」。

中國2001年加入WTO,在全球化下成爲世界最大工廠,美國製造業流失25%的就業機會,使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惡化,促動美國「反全球化主義」浪潮,催生「川普主義」。

「川普主義」背後有中美博弈的佈局,但若將對等關稅化約爲逼退「中國加一」,全面壓制中國的「貿易窒息戰」未免偏離事實。川普不分親疏遠近的對等關稅無差別攻擊的重災區爲越南、泰國等發展中國家,而中、日及歐盟等經濟大國將尋求去化產能的替代市場,以美國爲中心的經貿秩序恐無以爲繼,全球走向多極,在新結構的形成中,難以避免交易成本的墊高及衰退的痛苦,但美國終將是最大的輸家。

爲維繫自由貿易體系不墜,降低川普的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的傷害,日本將擔起亞洲自由貿易體系的推手,深化亞洲域內貿易,估計亞洲市場仍將持續擴大規模,至2030年約可佔世界經濟總量的4成,以此維繫亞洲及日本經濟的動能,避免亞洲新興國家捲入關稅保護主義,經濟步入「中等所得陷阱」。

石破茂視川普發動的關稅戰爲「國難」,召集6大在野黨黨魁會談,爭取朝野齊心支持相應方案所需的追加預算,克服朝小野大困境共赴國難。對照日本,民進黨不改朝野對決的心態,表面雖稱是「民團」,背後卻是民進黨組織動員的「大罷免」不歇手,使行政院長卓榮泰邀集朝野立院黨團共商國是缺乏誠意,淪爲情勒式喊話,朝野在「對等關稅」因應對策上的攻防更添「大罷免」柴火。

何況賴政府不改「倚美抗中」之志,應對川普來勢洶洶的32%關稅恐蒼白無力,臺灣產業亦只能苦吞川普的帳單,視之爲美國的「保護費」。但犧牲鉅額的經濟代價能換得川普對臺灣的安全承諾,及挺臺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或區域多邊自由貿易機制嗎?日前召開的日中韓經貿部長會議聲明支持多邊貿易,但賴清德仍將孤注一擲在民進黨的意識形態下前行,與臺灣的經濟利益漸行漸遠,身後則是勒緊褲帶的臺灣人民。(作者爲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