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部草根調研:散戶入市熱情並不高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百億基金經理內參
近期,市場投資熱情持續高漲。
不少人猜測,7 月居民存款下降或許與資金流入股市有關。
基於這一現象,市場對於增量資金的來源衆說紛紜 —— 畢竟資金的性質直接決定了行情的可持續性。
對此,我們近期走訪了多家機構,並結合對部分證券公司營業部的草根調研,掌握了一手資料。
先講下增量資金的情況,根據機構的反饋,今年增量資金一個來自於保險,就是保費端股票的投資比例都在快速提升;另外一個就是年金端,今年買權益類資產也是買的非常兇,這個也是比較重要的資金來源。
關於散戶入市的情況,從證券公司營業部的草根調研結果中,大致能看出一些端倪。
1.入市情況:近期散戶入市熱情整體表現平平,入市資金規模維持在 5% 以內,這一表現明顯不及 2024 年 9-10 月。若進行橫向對比,當前熱度略高於 2020 年 6 月,但顯著低於 2020 年 7 月,整體來看,散戶入市態度偏於保守。
2.兩融與槓桿情況:8 月以來,兩融規模增量約爲 5%;場外槓桿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部分客戶通過港股市場的場外個股期權渠道北上入市,但受去年該模式出現兌付問題的影響,今年採用這種方式北上的客戶數量明顯減少。
3.散戶配置偏好:散戶在資產配置上仍以中小盤爲主,對估值因素關注度較低;銀行等板塊的配置熱情有所降溫,而 AI 產業鏈相關資產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中盤資產的市場熱度則持續處於低位。
4.交易行爲特徵:從交易習慣來看,散戶在浮盈達到 10% 以上時,往往會產生出售意願,不過就目前情況而言,浮盈幅度較大的客戶佔比並不高。
5.理財產品銷售情況:權益類私募基金近期銷售表現較好,量化類產品過往銷量可觀,後續將重點推廣主觀權益類產品;公募產品銷售情況一般,其中 ETF 產品銷量相對突出,主觀權益類公募產品的銷售則較爲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