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運動、睡眠,上海健康播報詳解體重管理“三駕馬車”

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5月15日電 (記者龔莎)春末夏初,瘦身減重正當時。5月14日,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疾控局、市愛衛辦主辦的“上海健康播報”迎來第二期播報,聚焦的是體重管理的“三駕馬車”。

上海市運動促進健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嫺介紹,營養、運動、睡眠這“三駕馬車”需要協同作用,節食、大強度運動、休息失衡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壓力。關於運動減肥,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最具“性價比”。中等強度運動可平衡脂肪消耗與身體負荷,避免肌肉過度分解或食慾激增;而且強度適中、易堅持,場地限制少,可避免高強度運動引發關節損傷或心血管負擔。

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吳江說,體重控制不在於“吃得少”,而在於“怎麼吃”,通過科學規劃熱量缺口、優化食物組合,並尊重身體代謝規律,才能實現健康、持久的體型管理。比如,肥胖症診療指南中推薦的“輕斷食”,常用“5+2”模式,即每週5天正常飲食不暴飲暴食,非連續的2天熱量控制在500-600千卡。研究發現,斷食日的熱量限制可激活細胞自噬,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促進脂肪分解,可有效減少體脂,調節血糖、血脂,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是,孕婦、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有低血糖、胃腸疾病史的人羣避免嘗試。

“睡不好,瘦不了”,睡眠不僅是恢復精力的過程,也是代謝調節、科學減重的重要環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喬穎歸納了兩點科學“躺瘦”秘籍。一是保障睡眠時長,18-65歲成年人,建議每天睡7-9小時;65歲以上人羣,建議每天睡7-8小時。二是打造優質睡眠,建立規律作息。每天儘量在同一時間睡覺和起牀;避免長時間午睡,控制在20-30分鐘;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減少藍光對褪黑素分泌的抑制;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閱讀、冥想、泡腳等放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