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光耀亞洲——寫在武漢女足登頂亞冠之際
(原標題:英雄之城光耀亞洲——寫在武漢女足登頂亞冠之際)
5月24日晚,武漢女足姑娘舉起冠軍獎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郭曉明 蔡毅
胡雨薇 李明非
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薛婷
時龔 陳少哲 通訊員 王遠征
“王霜,好樣的!”“中國女足,我們永遠支持你!”當替補門將陳晨連續撲出兩個點球,武漢體育中心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一場艱苦卓絕的比賽,一個閃耀亞洲的冠軍,一段百折不撓的征程,武漢這個名字將永載女足亞冠史冊——無論是作爲首屆冠軍,還是首屆決賽舉辦地;它是武漢向世界發出的激情盛邀,是體育賦能城市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一座人口千萬級城市邁向國際舞臺的關鍵節點。
王霜(右二)在比賽中。
“戰鬥戰鬥必勝!”“戰鬥戰鬥繼續戰鬥!”從比賽開始到終場哨響,湖北球迷的助威聲始終不絕。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武漢女足的首次亞冠之旅是怎樣艱難逆襲的。
賽季初,女超聯賽實施限薪、限國腳政策,創下“五連冠”偉業的武漢車谷江大女足流失大批優秀隊員,實力大打折扣。不僅聯賽不順,亞冠小組賽階段也只是以1勝2負的戰績驚險晉級八強,質疑聲也隨之而來,直到1/4決賽對陣日本浦和紅鑽一役。面對小組賽狂轟21球零失球的強勁對手,武漢隊苦戰120分鐘艱難逼平,點球大戰中門將陳晨兩度撲救幫助球隊涉險過關。這場被國際足聯官網稱爲“東方奇蹟”的勝利,讓王霜、姚偉的名字登上外媒體育頭條,更讓世界記住了“武漢韌性”。
點球大戰第六輪,陳晨再次撲出對方的射門,武漢隊最終奪冠。
決賽日,涌入的近兩萬名球迷將看臺變成藍色海洋,標誌性的“不服周”大旗在風中盡情飄揚。面對澳大利亞人出色的速度和對抗能力,武漢女足姑娘們用精湛的技術和堅韌的鬥志,在最後時刻將比分扳平,更在直面命運獠牙的點球決戰中再次逆轉,不僅交出了一份蕩氣迴腸的答卷,也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英雄城市武漢的不屈意志。一位帶着孩子觀賽的球迷動情地說:“她們像這座城市一樣,不懼逆境咬牙堅持。這就是武漢精神。”
共鳴在賽後達到頂點——興奮的球員繞場一週答謝球迷,球迷則用長達15分鐘的手機燈海向球員致敬。打進絕平點球的王霜在混合採訪區眼含熱淚:“我們把武漢人不服輸的勁頭帶到了亞洲賽場,這比冠軍更重要!”
看臺上球迷舉起五星紅旗爲女足隊員加油。
“武漢的賽事籌備和條件太棒了。”不止一位參賽球員和教練員爲武漢辦賽的水平豎起大拇指,對於久經大賽考驗的武漢來說,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
作爲國內首座配備5G智慧系統的專業足球場,武漢體育中心在決賽中盡展“黑科技”實力——動態人臉識別系統3秒完成觀衆安檢,超高清大屏實時捕捉球員微表情,媒體看臺無線網絡足以支持記者同步觀看比賽直播……賽事期間遭遇連續陰雨,場館啓用地下通風加熱系統,確保草皮含水率穩定在18%至20%,亞足聯技術官員連聲稱讚:“打世界盃也足夠了。”
賽事展示、志願者、安保、交通、住宿……武漢早已在國際大賽挑剔的標準下培養出一大批專業人才,應對女足亞冠這樣的洲際頂級賽事同樣遊刃有餘。帶隊經歷過奧運會、男籃世界盃、軍運會、亞運會及各大頂級職業賽事洗禮的賽事展示團隊負責人張文旭表示:“難度?有什麼難度?咱武漢什麼沒見過,毛毛雨啦。”
小球迷揮舞五星紅旗爲武漢隊加油。
“媽媽,武漢隊球衣好好看,我想要。”賽前,武漢體育中心體育用品商店排起了長隊,王霜的7號球衣成了搶手貨。數萬名球迷傾情投入體育賽事所帶起的消費熱潮,正在江城涌動。
根據《武漢市體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5年全市將舉辦1300場全民賽事,構建“國際頂級賽事+國內品牌賽事+本土特色賽事”的三級體系。坐擁漢馬、女足亞冠、武網、斯諾克等衆多熱門項目品牌賽事的武漢,“週週有賽事、月月有高潮”的口號絕非虛言。該市發改委數據顯示,武漢體育產業總產值已破800億元,賽事經濟貢獻率達35%,成爲新的經濟增長極。
5號看臺上,球迷爲武漢江大女足搖旗吶喊。
如今,武漢正在從“賽事舉辦地”向“文旅目的地”轉型。飛往武漢的航班上,參加比賽的韓國現代鋼鐵隊球員高瑜珍遇到了許多同胞:“不少人是專程趕來中國武漢爲我們球隊加油的。”而在親身體會武漢的魅力後,她表示:“這是一座非常美好的城市,交通便利,能夠輕鬆與世界接軌。”
藉着國際賽事的春風,武漢市文旅局推出各種精品旅遊線路,串聯起黃鶴樓夜遊、知音號實景演出、東湖綠道騎行等項目,賽事期間接待量同比增長65%。澳大利亞墨爾本城隊隊長斯托特坦言:“回去後我會告訴親戚朋友,武漢真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當王霜向全場觀衆致謝,當墨爾本城球員打卡熱乾麪店,體育早已超越勝負,成爲文明互鑑的橋樑。在熱情、積極、友善的交流中,武漢開放、包容、進取的城市形象和風采已然定格。
延伸閱讀>>
高清圖集丨武漢女足登上亞洲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