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超越烏俄戰爭! 盧比歐:中國纔是最大威脅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已超過100天,儘管對中國祭出高達145%的關稅,卻遲遲未端出明確的對中戰略,讓外界不禁好奇,他對中國的真正態度。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疾呼應重新聚焦在號地緣政治敵人「中國」。

根據《法新社》報導,盧比歐接受《福斯新聞》主持人漢尼提(Sean Hannity)訪問時直言,「烏克蘭戰爭固然重要,但長遠來看,中國的影響對世界未來更加關鍵。」

川普核心圈子一向視中國爲最大敵人,有人甚至認爲,結束烏克蘭戰事後,美國才能集中資源因應北京,特別是若中國打算對臺灣出手時。

不過,觀察家發現,川普對中國的關注程度,似乎與外界預期不符。前美國高階貿易談判代表、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分析指出,「白宮原本以爲,現在應該和中國處在不同的位置,但關稅戰升級得太快,已經難以回頭。」

卡特勒還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打着「長期戰」的算盤,藉着怪罪美國,來鞏固國內民心。

儘管川普身邊圍繞着像盧比歐這類鷹派,他本人卻被形容爲「交易型」領導人,對習近平有某種程度的欣賞。卡特勒形容,「他(川普)覺得只要領導人之間對話,就能解開僵局,把兩國關係拉回正軌。」

目前,美中兩國計劃在瑞士進行首次正式貿易談判,但川普對中國產品課徵145%關稅、中方則回敬125項報復性關稅,讓雙方僵持不下。川普甚至在記者會上強調,「他們的經濟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爲沒有和美國做生意。」

令人意外的是,儘管川普競選期間對中國口出惡言,但上任後在對中議題上展現出某種務實態度。即將出任駐北京大使的前參議員珀杜(David Perdue),選戰期間曾說「美國正在與中國交戰」,但他在聽證會上卻改口表示,美國應該採取「細膩、跨黨派、具戰略性」的對中方針。

不過,川普對盟友態度強硬,經常指責歐洲國家「搭便車」,甚至連友邦也成爲加徵關稅的對象,而中國則趁機向日本、南韓伸出橄欖枝,試圖洽談自由貿易協定。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國事務專家韋恩(Ali Wyne)指出,川普此舉正削弱美國在歐亞的聯盟網絡,也讓中國有更強的誘因推動自給自足,甚至塑造出「比美國還穩定」的地緣政治形象。

韋恩表示,「儘管川普自稱和習近平是朋友,還說希望兩國能加強合作,但他自己卻讓兩國陷入了一場誰都下不了臺階的貿易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