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狂飆B面:多變的中國市場,巨頭的全面圍剿 | 最前哨

文 | kiki無鏽鉢

近期科技圈的兩大重頭戲,除了OpenAI的Sora所帶來的關於世界模型的討論,還有一件就是英偉達(NVDA.O)的最新季報。

北京時間2月22日凌晨,英偉達公佈了其截至今年1月28日的202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該季度英偉達221億美元,同比增長 265%,環比增長 22%。市場預期爲204.1億美元;利潤方面,淨利潤爲12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65%,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本季度毛利率達76%,市場預期75%。

對於英偉達業績再度超預期的表現,也在市場的意料之中,投資者們將關注的重點更多放在英偉達的未來。畢竟在AI浪潮下英偉達強勢的增長與盈利水平已說明一切。強勁的營收數據外,更多的人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英偉達的增長還能持續多久?以及它憑什麼可以繼續增長?

兩個大問題被囊括進更具體的細節,比如H100等高性能GPU的出貨量情況、下一代GPU產品B100規劃以及CEO黃仁勳對當前競爭格局的研判,這之中也包括了備受關注的中國市場表現。

遊戲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前者是英偉達起家的傳統業務,後者則是AI浪潮下爲英偉達貢獻利潤的成長性業務,二者共同構成了英偉達的基本盤。

上一季度,遊戲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佔總營收比重接近96%,本季度這一比例維持一致。

但遊戲業務「降」,數據中心「升」,是英偉達基本盤變化的主線。

2020年,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比重已和遊戲業務相當,黃仁勳也多次表示:“ 我們想成爲一家數據中心企業,數據中心正在佔據我們業務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在GPU領域,英偉達的領域目前無人撼動。據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對GPU市場的數據跟蹤,2022年英偉達全年PC GPU 出貨量高達3034 萬塊,是AMD的近4.5 倍。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的GPU出貨量也佔整個市場的87%。

數據中心業務的「供不應求」也拉動英偉達盈利能力繼續提升。英偉達本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7倍,毛利率再創歷史高點,達到了76%。

另一邊的遊戲業務也呈現持續回暖的趨勢。本季度英偉達遊戲業務實現營收2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6.5%,收入佔比從上季度的15.8%下滑至13%。

業內人士提到,英偉達的遊戲業務基本保持2-3年一次的迭代頻率,波動不大。遊戲業務的回暖一方面源自PC行業整體回暖。據機構 Canalys 最新報告,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 3%,結束了連續七個季度的同比下滑。另一方面,AI爲遊戲顯卡等場景帶來的可能性,算力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 GPU 產品升級需求。

另外,被英偉達視爲第二增長曲線的汽車業務,投入近十年,但目前營收貢獻有限。本季度英偉達汽車業務實現營收2.81億美元,同比下滑4.4%,營收佔比不到2%。

從遊戲到數據中心,穩健的基本盤走勢,既彰顯了英偉達的AI技術信仰,但這在財報中也顯示出不少的挑戰。

如上文所說,投資者對英偉達財報看中的並非是現在,還有未來,因此在本季財報中,市場更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地緣政治影響下,中國市場無疑是英偉達的重鎮,但在出口管制影響下,英偉達如何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

二是面臨巨頭的圍剿,無論是芯片巨頭AMD、英特爾,還是Tenstorrent、Cerebras 等 AI 芯片初創企業,還有包括亞馬遜、谷歌、 微軟開始逐步發佈或已落地自研芯片的雲服務商們。英偉達將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保持增長?

美國芯片禁令的陰影下,英偉達在過去一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上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面對分析師直接的提問,英偉達管理層的態度一度較爲悲觀,一度表示「中國市場的可見度比較差」。

本季財報分析會上,英偉達高管表示,第四財季中國在公司數據中心收入中下降至個位數的百分比,預計下一財季將保持在類似的範圍內。

中國市場對英偉達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英偉達管理層曾透露,過去幾個季度中國市場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的四分之一。上季度,英偉達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也證實了正在爲中國市場開發「合規芯片」——HGXH20、L20PCle和L2PCle系列的消息。其中,H20是英偉達三款定製GPU中功能最強大的一款。

本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英偉達向投資者確認了這一消息,已經向中國地區運送替代產品。本月初,多位經銷商也表示,H20終端產品已開始接受預訂。黃仁勳同時表示,將在遵守出口限制的前提下,“盡全力加入中國市場的競爭並獲勝”。

只不過,這競爭的結果即便是獲勝,恐怕也只能是「慘勝」。

相較於H100這樣供不應求的明星產品,H20的利潤表現顯然要遠遠低於前者。

從規格方面來看,H20的算力水平雖然僅有H100的15%,但在顯存物料配置和die size上,則均與後者相同 。而這部分正是GPU單卡成本中最高的一項,以H100 GPU單卡爲例,其顯存物料成本中的HBM顆粒成本,佔比高達55%-60%。這也意味着,在成本無法有效下降的當下,H20幾乎是在「賠錢保市場」。

英偉達員工的觀點也證實了這一項,據此前36氪對英偉達員工的採訪:“老黃非常想保住中國市場,每生產一塊H20,就意味着少生產一塊H100。”

在「價」上,據外媒2月初的報道,H20單張售價爲約11萬人民幣,在價格上略低於昇騰910B。而在「量」上,產能不足也成爲了制約英偉達的關鍵因素,儘管根據瑞銀的報告,英偉達已經大幅縮短了AI GPU的交貨週期,從2023年底的8~11個月縮短到了現在的3-4個月,但由於臺積電所提供的產能有限,英偉達還是要持續面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保大保小」問題。

至於具體是生產高價且供不應求的H100,還是低價且被客戶「挑挑揀揀」的H20,黃仁勳的態度似乎已經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了某種傾向性——部分接近英偉達的人士就表示:“產能有限,肯定是生產最賺錢的產品”,無獨有偶,黃仁勳在此前的採訪中也表示,儘管總體供應狀況正在改善,但仍面臨短缺,預計會持續一整年。

在這基礎上,英偉達面臨的外部挑戰也是嚴峻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23年11月以來,阿里、騰訊等大廠一直在測試英偉達降級版本芯片,但爲了降低成本和風險,有知情人士表示,頭部大廠們一方面將芯片訂單交給版圖公司,另一方面則是採取自研。

回到競爭格局下,「挑戰英偉達」成了科技巨頭們一致的動作。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超半成收入來自雲服務商。其中英偉達最大的客戶之一,微軟也正在加速自研芯片的計劃。去年11月,微軟發佈了用於雲端訓練和推理的AI芯片Azure Maia 100。而據外媒最新報道,微軟正在開發一款新的網卡,以提高Maia AI 服務器芯片的性能,進一步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

不過英偉達也沒閒着。去年至今,英偉達在對外投資上展現出激進態度,典型案例有谷歌旗下的AI初創公司Cohere、聚焦人工智能模型開發的Adept以及規模更大、成立時間更早的獨角獸Databricks。

不過,英偉達依舊信心滿滿。管理層延續過往傳統,對2025財年第一季度給出了超預期的指引,英偉達預計Q1收入240億美元,同比增長234%,再超市場預期的218億美元。

黃仁勳表示,加速運算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達到了引爆點,全球各地的企業、產業和國家需求都在激增。毫無疑問,英偉達的業績表現是當前AI浪潮的縮影,而對投資者而言,投資英偉達也成了一場關於「預期管理」的遊戲。畢竟,一旦英偉達增長明顯放緩,位於最高處的巨頭所對應的風險也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參考資料:

1、36氪:夾縫中的英偉達中國

2、海豚投研:英偉達:AI獨秀,是芯片真王

3、The Information:Microsoft Develops AI Server Gear to Lessen Reliance on Nvi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