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出貨預期遭大幅下調,國產算力集體支持DeepSeek

(文/湯普濟 呂棟)

一邊是高端芯片出貨預期遭投行巨頭大幅下調,一邊是中國國產算力產業集體支持DeepSeek,在市場看來,GPU巨頭英偉達股票遭遇的拋售潮似乎仍未結束。

出貨預期遭大幅下調

近日,摩根士丹利發佈最新研究報告,將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GB200 NVL72( 在NVLink域中支持72個GPU)的2025年出貨量從3萬到3.5萬大幅下調至2萬到2.5萬件。在最壞的情況下,出貨量可能低於2萬件。

科技媒體Wccftech報道稱,這一調整可能導致300億至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84億至2548億元)的GB200供應鏈受到影響,並對相關供應鏈和半導體企業造成巨大壓力。

根據摩根士丹利報告,調整的理由是“GB200芯片的主要客戶之一”微軟重新關注機型的效率,相應地縮減了資本支出增長,對供應鏈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前,微軟CEO納德拉在電話會上稱,AI成本下降是趨勢。

同時,尚未成熟的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特別是在與GB200相關的網絡和電力公用事業等領域仍然存在不足,供應鏈沒有跟上需求的步伐,限制了GB200的部署。

GB200於2024年3月18日正式發佈。其NVL72可以在一個機架中配置72個GPU,在兩個機架中配置18個雙GB200計算節點,即72個GPU,其中有18個單GB200計算節點。

過去兩年,得益於AI大模型對算力獲取的焦慮,英偉達股價如日中天飆漲,但隨着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它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讓市場對英偉達的“算力神話”產生動搖,截至美東時間2月3日,英偉達股價對比1月的高點,累計跌幅達23.8%,總市值累計蒸發89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萬億元)。

摩根士丹利認爲,市場上對於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效率存在爭議,比如DeepSeek與微軟之間存在分歧。1月29日,OpenAI與其最大支持者微軟宣稱就DeepSeek獲取數據的方式進行調查。

這家美國投行巨頭預計,這些情況將持續到2025年,使市場難以重新評估英偉達等股票的價值。此外,根據行業週期,到2025年第四季度,雲計算行業的資本支出增長可能會放緩至個位數。

摩根士丹利指出,雲計算行業的資本支出是週期性的。歷史數據顯示,雲計算行業通常經歷2-3年的增長週期,隨後是2-4個季度的低迷期。這種低迷主要表現在美國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的同比增長放緩。

國產算力集體支持DeepSeek

在英偉達股票的拋售潮中,中國的工程師們加班加點,國產算力開始相繼和DeepSeek聯手。

2月5日開工第一天,“華爲計算”發文稱,DeepSeek系列模型首發即支持昇騰平臺,用戶能夠在昇騰硬件和MindIE推理引擎上實現高效推理。2月4日,DeepSeek-R1、DeepSeek-V3、DeepSeek-V2、Janus-Pro正式上線昇騰社區,支持一鍵獲取DeepSeek系列模型,支持昇騰硬件平臺上開箱即用,推理快速部署。

大年初四,經過硅基流動和華爲雲團隊連⽇攻堅,雙方聯合⾸發並上線基於華爲雲昇騰雲服務的DeepSeekR1/V3推理服務,可獲得持平全球⾼端GPU部署模型的效果,提供穩定的、⽣產級服務能力。

隨後阿里雲、百度智能雲、騰訊雲、京東雲、天翼雲、字節跳動火山引擎等國內多個雲平臺,先後官宣了對DeepSeek的支持和適配。

在市場分析看來,雖然DeepSeek的模型是開源的,但全球雲服務廠商們對模型的支持仍然十分關鍵。通過支持DeepSeek模型的雲平臺,開發者可以省去買卡、裝驅動、配網絡、配存儲、裝環境、裝框架、下載模型等一系列繁瑣步驟,直接在雲服務廠商的平臺上去調用DeepSeek模型。

不止這些雲廠商,國產芯片廠商也紛紛宣佈對DeepSeek的支持。

2月5日,海光信息發文稱,近日海光信息技術團隊成功完成DeepSeek-Janus-Pro多模態大模型與海光DCU的適配優化,並正式上線。這是繼DeepSeek V3和R1模型之後,海光團隊近期完成適配優化的第三款DeepSeek大模型。該公司表示,因DCU採用了GPGPU通用加速計算架構,DeepSeek模型可直接在DCU上運行,並不需要大量適配工作,技術團隊的主要工作是進行精度驗證和持續的性能優化。

2月4日,國產GPU創企摩爾線程透露,該公司基於自研全功能GPU,通過開源與自研雙引擎方案,快速實現了對DeepSeek蒸餾模型的推理服務部署,用戶也可以基於MTT S80和MTT S4000進行DeepSeek-R1蒸餾模型的推理部署。該公司還表示,爲推進國產AI生態發展,摩爾線程即將開放自主設計的誇娥(KUAE)GPU智算集羣,全面支持DeepSeek V3、R1模型及新一代蒸餾模型的分佈式部署。

同一天,天數智芯與開源平臺Gitee AI聯合發佈消息,在雙方的協作下,僅用時一天,便成功完成了與DeepSeek R1的適配工作,並且已正式上線多款大模型服務,其中包括DeepSeek R1-Distill-Qwen-1.5B、DeepSeek R1-Distill-Qwen-7B、DeepSeek R1-Distill-Qwen-14B等。

無獨有偶,2月2日,Gitee AI聯合沐曦首發全套DeepSeek R1千問蒸餾模型。本次上線的四個模型(1.5B、7B、14B、32B)均部署在國產沐曦曦雲GPU上。該平臺表示,這次Deepseek R1模型+沐曦曦雲GPU + Gitee AI平臺,實現了從芯片到平臺,從算力到模型的全部國產研發。隨後在2月5日,聯想集團和沐曦股份聯合發佈基於DeepSeek大模型的首個國產一體機解決方案,該方案以“聯想服務器/工作站+沐曦訓推一體國產GPU+自主算法”爲核心架構,實現從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到場景化推理落地的全鏈條覆蓋。

不僅如此,相關產業鏈也在積極行動。AI基礎設施企業無問芯穹除夕當天宣佈Infini-AI異構雲對DeepSeek-R1-Distill 32B模型的支持,PPIO派歐、雲軸科技則在2月2日官宣對於DeepSeek模型的支持。

根據介紹,PPIO派歐算力雲支持了DeepSeek-V3、DeepSeek-R1、蒸餾模型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模型價格與官方價格保持一致;雲軸科技ZStack宣佈AI Infra平臺ZStack智塔支持企業私有化部署DeepSeek V3/R1/Janus Pro三種模型,可基於海光、昇騰、英偉達、英特爾等國內外CPU/GPU適配。

在行業看來,國內算力產業鏈與DeepSeek的適配,可實現深度學習框架與國內自主硬件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國內GPU算力優勢,提升DeepSeek模型訓練和推理的計算效率,還能促進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鏈自主可控發展,減少對國外硬件平臺的依賴,降低技術風險和成本,更有助於國內GPU拓展市場,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合作,完善產業鏈生態,促進應用加速落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