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追趕臺積 製程跳級 爭取蘋果、輝達訂單

路透報導,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考慮對晶圓代工策略進行重大調整。路透

路透報導,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考慮對晶圓代工策略進行重大調整,以吸引大客戶。外界原以爲該公司接下來要推出Intel 18A製程,現在傳出可能改爲集中資源發展下一代14A製程。

消息人士說,英特爾最快會於7月董事會討論是否停止向新客戶推銷18A。不過,由於此事複雜且涉及金額龐大,也有可能要到秋天纔會拍板定案。市場解讀,英特爾此舉是要透過「跳級」方式,追趕臺積電(2330)更先進的製程。

英特爾晶圓代工策略傳大調整

英特爾日前宣佈Intel 18A製程進入風險試產階段,今年將達量產規模。惟外電報導,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陳立武的初步想法是集中資源發展下一代14A製程,理由是英特爾看好14A製程有機會在部分技術超越臺積電,吸引目前委託臺積電代工的蘋果及輝達等大咖來英特爾下單。

產業分析師評估,英特爾18A大致等於臺積電早在2022年底進入量產的N3製程。接下來臺積電2奈米制程預計今下半年邁入量產,而英特爾的下一代技術14A與14A-E製程,規劃2027年進入風險試產階段,業界認爲大約是對標臺積電的埃米級A16製程。

若上述構想成真,英特爾決定把開發已久的18A及18A-P製程放到一邊,勢必得爲此提列減損。分析師表示,這可能導致英特爾出現少則數億、多則數十億美元的帳面損失。英特爾昨日對於前述傳聞不予置評。

陳立武從今年3月上任以來,積極爲英特爾尋找振衰起敝的新途徑。知情人士說,陳立武是在上個月對前任執行長基辛格力推的18A製程提出質疑,認爲18A製程對新客戶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英特爾強調,18A的主要客戶一直是該公司本身,其規畫下半年以此製程開始量產Panther Lake筆電晶片,並宣稱是「有史以來在美國設計且生產的最先進處理器」。路透分析,吸引外部客戶使用英特爾的代工服務,仍是英特爾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

英特爾表示,公司現正針對關鍵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14A製程技術,促使其成功。路透認爲,英特爾能否及時研發完成14A製程技術,贏得大客戶,目前仍是未知數。也可能最終選擇維持既定的18A計劃。

由於英特爾已向亞馬遜與微軟保證,要以18A製程爲這兩家公司生產相對少量的晶片,且已定下交貨期限。

消息來源說,等着改用還在研發中的14A製程,顯然不切實際。亞馬遜與微軟對此未立即發表評論,英特爾則表達會履行對所有客戶承諾。

臺積電方面,公司先前已提到,其2奈米和A16製程技術在解決對節能運算永無止境的需求方面領先業界,幾乎所有的創新者都正與臺積電合作。2奈米家族的N2P製程技術規劃於2026下半年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