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新CEO改革戰略曝光:人事整頓、振興代工、搞AI

財聯社3月18日訊(編輯 史正丞)隨着最新報道披露,即將在本週二履新英特爾CEO的知名企業家、“芯片創投教父”陳立武已經有了“振興英特爾”的考量,昔日芯片龍頭再度迎來昂揚上漲的一天。

截至發稿,英特爾走高超7%,接近去年8月披露鉅虧財報後的股價高位。

(英特爾日線圖,來源:TradingView)

據消息人士稱,陳立武的戰略包括重組英特爾的AI戰略,同時通過裁員來解決他眼裡管理人員行動緩慢和臃腫的問題。據悉,在上週被任命爲CEO後舉行的全員大會上,陳立武已經公開表示公司需要做出“艱難的決定”。

作爲背景,隨着2013年第五任CEO保羅·歐得寧退休,英特爾過去十多年裡接連出現戰略決策錯誤,不僅錯過了智能手機芯片的浪潮,也未能踏準AI處理器需求激增的節奏。2021年,英特爾請回了曾在2013年競爭CEO職位的帕特里克·格爾辛格,但在2024年報告190億美元的鉅額虧損後(自1986年以來首次虧損),雙方分道揚鑣。

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斟酌,英特爾董事會最終請來陳立武,此舉迅速點燃了資本市場的熱情。

投資者看好陳立武的理由有很多。首先,陳立武曾擔任英特爾的董事,還專門受命審查過公司的製造業務;其次,陳立武曾在2008年至2023年期間擔任芯片設計軟件公司Cadence的CEO,任內公司股價一度翻了40倍;最後還有一點“玄學”因素,隨着陳立武到任,美國四大芯片巨頭(英偉達、博通、AMD和英特爾)的掌門人都是擅長搞製造業的華人。

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陳立武還有特殊的光環——知名風投基金華登國際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除了早期投資新浪一戰成名外,過去二十年裡上百家中國科技、芯片公司在創業融資期間都拿過華登的投資。作爲最知名的案例,陳立武不僅在2000年參與創立中芯國際的投資,同時也是中芯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時,唯一一位18年不變的董事。

當然,對於65歲的陳立武而言,整頓英特爾依然是格外艱難的挑戰。

知情人士稱,在上一任CEO格爾辛格進軍芯片代工業務引發的鉅虧陰影下,陳立武的短期目標將是積極爭取新客戶,提高製造部門Intel Foundry的業績。

由於財務壓力,格爾辛格在全球範圍內斥重金造晶圓廠的計劃已經遭到全面放緩。其中最初計劃2025年投產的美國俄亥俄州晶圓廠,已經延期至(至少)2031年才能投產。

監管文件顯示,英特爾董事會曾在2023年底任命陳立武擔任監督製造業務的特別角色。知情人士透露,經過數月評估後,陳立武對英特爾的公司文化表示失望,稱公司已經失去了第三代CEO安迪·格魯夫強調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精神。

隨後陳立武曾向英特爾董事會提出過一些想法,但未被採納。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8月,因與董事會存在分歧,陳立武辭去英特爾董事職務。

知情人士稱,本週履新英特爾CEO崗位後,陳立武將“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英特爾的員工隊伍。半導體行業專家Dylan Patel曾批評英特爾前CEO格爾辛格“太仁慈”,不願意做出裁員的決定。

除了裁員外,陳立武的另一個工作重點將是儘快讓英特爾的先進製造業務運轉起來。英特爾正努力在2nm工藝領域追趕臺積電和三星,被公司命名爲“18A”的工藝將決定芯片巨頭今明兩年的表現。

行業人士預期,陳立武將致力於提高芯片生產的“良率”,以在今年18A工藝進行首批內部量產時,在每片晶圓上能印刷更多的芯片。

在上週的備忘錄中,陳立武表示計劃保持對晶圓廠的控制權,並試圖恢復英特爾作爲“世界級工廠”的地位。據行業分析師和英特爾高管透露,如果陳立武能拿下至少兩家大客戶的訂單,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就能成功。

據媒體報道,英偉達、博通近期已經開始對英特爾製造工藝開始了早期測試,AMD也在展開評估。

長期來看,陳立武還將重啓英特爾生產AI算力芯片的計劃,並着眼於一系列相關領域,包括AI基礎模型、機器人等。雖然長期目標是像本週英偉達那樣,每年發佈新款旗艦AI芯片,但知情人士稱,英特爾至少要到2027年才能開發出引人注目的AI芯片新架構。

本文源自財聯社 史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