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換帥救晶圓代工部門? 陳立武對抗臺積電關鍵策略

懸缺數個月後,3月13日,英特爾宣佈新任執行長人選,由益華前執行董事長陳立武接任。(圖/財訊提供)

陳立武是英特爾第一任華裔執行長,他將如何拯救岌岌可危的晶圓代工部門?本刊記者去年曾在英特爾「晶圓代工日」採訪他,他的答案是要做「AI系統晶圓代工廠」。

懸缺數個月後,3月13日,英特爾宣佈新任執行長人選,由益華前執行董事長陳立武接任。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這起人事案峰迴路轉,去年8月陳立武傳出和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意見不合,因此離開董事會,現在英特爾請走基辛格,請陳立武出任執行長,顯然認爲他的提議值得一試。

「爲什麼是陳立武?」這個問題在半導體高層圈中引發一陣討論,因爲英特爾是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驕傲,「這是一家很『白』的公司」一位業界人士觀察,華人出身的陳立武,如何領導這家公司?

要了解陳立武如何改造英特爾之前,要先了解他在創投科技圈的戰功。

陳立武是馬來西亞出生的華僑,父親曾擔任報社總編輯,兄弟姊妹都擁有博士學位。他曾說自己是「家中學歷最低的孩子」,因爲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念核子工程博士時,美國發生了三哩島核電廠事件,陳立武因此懷疑核子工程對人類的意義,從而沒有唸完博士學位就離開學校。

1985年,陳立武在美國加入華登國際創投。他在10年內,把這家管理3000萬美元資金的公司,規模推上6億美元,翻了20倍。陳立武和臺灣的淵源也很深,1987年在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邀請下,在臺灣成立了創投公司,投資過精英、致福、友訊、神通、億光、合勤、力晶、臺灣矽成等至少60家企業。

他和中國科技業的淵源也很深,當年他促成四通利方和華淵結合,造就了今天的新浪網。陳立武也曾任中芯和中微半導體董事,加上他從2004年開始,就出任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公司益華電腦董事多年,對臺灣和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都非常熟悉。

如今,陳立武面對的課題是要如何拯救英特爾的代工部門?《財訊》雙週刊記者曾在2024年英特爾首次舉辦的晶圓代工日上詢問過他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英特爾要做的是AI系統晶圓代工廠(AI systems foundry)。」這是英特爾在晶圓產業生存的關鍵。

搶救英特爾 翻轉代工困局

當時,英特爾晶圓代工負責人潘恩(Stuart Pann)解釋,要發展AI系統有3大挑戰,除了要提供巨大的算力,還要能快速移動大量資料,建立高速網路;而製作這些晶片面臨的挑戰包括:必須解決製程複雜、降低晶片耗電量,並要能大規模生產等問題。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