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泰國 聯合國挺臺灣養豬研究

北部養豬減少,廚餘可用來發電,南部養豬量多,排泄物可用來發電。(本報資料照片)

傳記文學第753號《聯合國方案的機構: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

二○二四年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博士過世,「中華民國獸醫病理學會」成立四十八週年,「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成立三十週年及戈福江所長逝世四十週年,這些似乎是分別不相關的事件,卻勾起了白髮宮女話當年,回憶起一些四十餘年前的塵封往事。事實上,這幾件事都與臺灣養豬產業科學化的蓬勃發展,獸醫病理人才培養及比較病理學術推展息息相關。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豬研所)成立後,李政道博士的胞兄李崇道博士,就是長期擔任這個所的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獸醫病理及比較病理學會第一次研討會也是在這個所舉辦,而戈所長也是創所所長。此外,很多方面的成就都創造了臺灣或世界第一,不僅是我國少數聯合國計劃方案成立的研究所,也培養了無數獸醫、畜牧及動物科技的人才,但是隨着使命任務的結束而改組,而這一段影響我國養豬產業興盛、獸醫畜牧及動物科技人才培育及比較病理學術發展的珍貴歷史,隨着物換星移,逐漸被歷史洪流淹沒,甚至被世人後輩遺忘,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若不即時趁記憶猶新,集衆人之力,載入史冊,不僅在臺灣畜牧業發展上缺了一大段重要史料,也有負當年前輩先賢的遠見、同仁們打拼心血及其多層面深遠的影響。

說起豬研所之成立,就必須追溯到兩大靈魂人物,即戈福江所長及李崇道主委,他們是居功厥偉。

抗戰勝利,一九四五年十月,河南大學農學院趙連芳教授出任臺灣長官公署農林處處長。由於日據時代,臺灣飽受日寇掠奪,民生維艱,發展經濟爲戰後首要任務。趙處長深知糖業對提振臺灣經濟的重要性,而原有日籍農業技術人員離去後造成人才匱乏,於是想到了河南大學的學生,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下旬,河大畢業生戈福江先生等人應邀來臺協助。

臺糖公司養豬的緣起,早期目的要使用豬糞尿製作堆肥,施用於甘蔗園改良土質增加甘蔗產量,因此萌發配合發展畜牧事業之概念,並於一九五二年決議通過養豬計劃。一九五四年於新竹糖廠所轄大埔農場正式成立種畜場,負責種豬之提供與畜牧經營方式之試驗,由戈先生擔任首任場長,他展現出多方面的才能,克服種種困難,開展臺糖企業化及科學化養豬的一段風光歷史。養豬規模達到空前的五十萬頭,賺取大量外匯,成爲臺糖最賺錢的副業。同時,還協助農民更新品種,改良飼料,使農民受益。臺灣養豬產業由家庭式副業經營轉型企業化經營的首例,是由臺糖公司開始。

一九六○年代臺灣養豬事業就是在戈先生推動現代化養豬之情形下,引起了國際農業界之注目,遂有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於一九六八年考察臺灣養豬事業及臺糖種畜場,並建議臺灣成立養豬研究計劃。聯合國發展方案派遣來華的專家裘尼嘉於一九六九年九月廿四日自羅馬來華,曾就「臺灣科學養豬研究所」五年計劃合約內容,與我方代表作最後的審覈。依據合約規定,由聯合國發展方案給予特別基金七十三萬六千九百元美元,我國提供的相對數爲美金一百五十八萬二千二百元美元。其中配合款九十五萬五千兩百五十美元(折算新臺幣三千八百二十一萬元),實物及設備五十五萬七千九百五十美元(折算新臺幣兩千兩百三十一萬八千元)。我方提供的相對款,由農復會、省政府、臺糖公司各負擔三分之一,這項經費已由各單位編列預算,簽約生效後,即可動用。臺糖也提供土地、設備、人員及豬隻配合。設養豬科學研究所計劃,行政院於一九七○年四月三十日院會覈定,本計劃爲期五年,所需經費由聯合國發展方案批准撥付美金,我國政府提供配合費用。

養豬科學研究所計劃實施方案簽約○○○一號由聯合國協助我國設立「養豬科學研究所」,於一九七○年一月十九日下午在經濟部舉行簽約儀式,由經濟部次長張研田、聯合國發展方案駐代表魯格士、臺灣省山坡地畜牧發展計劃執行人戴勒分別代表我國政府、發展方案及糧農組織簽字。由於戈先生是臺灣畜牧界的先軀,同時也是聯合國發展方案臺灣山坡地畜牧發展計劃中國政府代表,聯合國特別方案(UNDP)自一九七○年起每年撥款美金一百萬元,成立「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Pig Research Institute, Taiwan)」(豬研所,英文簡稱PRIT),一九七○年三月正式在苗栗縣竹南鎮頂大埔成立時,政府便任命時任臺糖畜產研究所(畜研所)所長戈福江先生兼任豬研所所長(一九七○至一九八一年),地址就設在臺糖土地,隔着一條馬路緊鄰畜研所。臺灣科學養豬研究所成立後,由聯合國發展方案與我國指派代表共同主持。五年的科學養豬計劃,前三年計劃奠定研究基礎與專家訓練,最後兩年研究與技術訓練並重,並舉辦特殊項目計劃訓練。在預定的五年內,將有二百三十二名國際著名的養豬及獸醫專家來臺指導研究。國內將有三十四名專家獲得獎助赴國外作高深的研究,另一百八十名技術人員接受專業訓練,此外,東南亞各國亦將派專家與技術人員來臺,在養豬科學研究所接受訓練,以科學方法改進養豬、畜種、飼養技術及病害防治等的技術促使豬隻快速生長,同時,也將研究改進豬隻運銷制度,使臺灣養豬邁向企業化經營。相信許多人都還記得,交通車、摩托車、自行車或步行或到研究所須經過兩旁深邃茂密,綠意盎然的尤加利樹大道,每天上班,經過這條林蔭大道,就覺精神百倍。

聯合國發展方案,依據原計劃方案,本考慮設立於泰國,幸經當時經濟部李國鼎部長及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農復會)李崇道主任委員極力奔走爭取,才一改聯合國的初衷,將此機構設立於我國。豬研所成立的目的是爲了從事適合臺灣亞熱帶地區的育種、營養、管理及疾病防治等養豬新科技之研究,並強調與國內外大學及養豬業者合作共同研究,以增進國際學術交流及提高養豬科技水準。(四之一;摘自第753號《傳記文學》更多精采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