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災防演習 季連成評「80分」點出嚴重缺失

中央前進協調所今下午2時安排光復鄉疏散撤離演練,總協調官季連成評分80分,並點出嚴重缺失。記者林佳彣/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重創光復鄉,近期風神臺風外圍環流恐與東北季風共伴,帶來大雨,中央前進協調所今下午2時疏散撤離演練,下午4時30分警報解除,總協調官季連成直言除軍事演習,這是臺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災防性演習,因仍有疏失,他給80分。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今天演習是沒有劇本、無腳本,且是不算軍事演習,臺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災防性演習,共3個鄉鎮、14個村,演習人員4300多位,演習範圍廣、人也多,「我評分80分。」至於剩下20分,則是還有很多缺失。

季連成指出,第一是疏散的人與實際真正在收容中心的人數有落差,例如1000人有200位落差;第二車輛部分,上車人數有落差,比如預計700多位搭車,但搭車只有500多位,這個落差是演習的缺點,代表人數在調查、精算過程裡,正式演習仍有很多民衆不想參加,或因知道演習時間,就先依親去,因此產生人數落差。

季連成也有赴光復市區重要街道查看垂直避難的狀況,卻有民宅的門沒拉下來,仍可看到人在1樓走動,「這是很嚴重的疏失」,代表居民對堰塞湖警報系統的警告不太重視、不太配合,「我們宣導很多次,聽到警報聲音,就採取垂直避難,你卻沒有這樣做。」因此他看到類似狀況,就要求民衆立刻到2樓避難。

季連成指出,三是廣播系統不夠好,各村裡廣播系統有很多人沒聽到,將強化廣播系統,如在偏遠、人少的地區增加擴音器來廣播;警車都在移動式廣播,很多人沒聽到,也要求以後要停下來廣播完再移開,不可以邊走邊廣播,而是定點式廣播,「廣播是演習過程的重要手段。」

季連成表示,演練結果需改進、調整、準備不足之處,明天早上8點召開檢討會,將把相關資料交給縣府、中央應變中心,再決定是否將堰塞湖紅色警戒調降至黃色警戒,時間點可能落在風神臺風帶來外圍環流結束後。

花蓮光復警戒區下午實施疏散撤離演練,下午四點發布堰塞湖警報,民衆就地上樓避難進行垂直避難,等待安全解除通知,演練期間有民衆未依規定避難,協調所人員進行勸導。記者林伯東/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