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防颱演練檢討五大缺失 季連成大讚非常成功也改口給高分
風神臺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現象,花蓮光復今天下大雨。記者林伯東/攝影
因應風神臺風,花蓮光復昨實兵疏散撤離演練,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說,警戒區仍呈大雨狀態,堰塞湖穩定,昨日演練是緊急應變的作爲,無關原來的撤離計劃,經上午檢討會點出五大缺失,他給分從昨日80分提高至85分,大讚是成功演習,但未來重災區採疏散撤離。
季連成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涵管便道、堤防的狀況都很穩定,持續觀察。如果每日累積雨量達200毫米時,會啓動疏散撤離的警告系統。昨日演習是因應風神臺風可能引起的共伴效應,採取的緊急應變作爲,不同其他準備時間短則2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的災防演習,這次是完全沒劇本、沒腳本,準備時間只有1天。
他說,經昨日觀察鄉鎮、村裡的表現,以他水準是80分;今早2個多小時開會檢討,不論鄉鎮長、村裡長、縣府和中央部會同仁報告的深度夠、思維透徹、處置得當,「我把我昨天分數80分提升到85分」,85分在他水準是非常高,演習非常成功,瑕不掩瑜,仍然15分不足的缺失要改進。
季連成表示,最大弱點是廣播系統需加強,昨天邊移動邊廣播,大部分民衆聽不清楚,警方、消防的車輛廣播需定點式;收容人數與真正收容中心的人數有落差,原因是很多民衆知道要演習,事先離開警戒區域,或鄰居提供垂直避難、依親,昨天人數原有1000多位,實際爲800多位,顯示在瞭解居民需求時做不足。
他說,三是垂直避難是缺失最多,他特別跟所有村裡長講,以後所有重災區一定採取疏散撤離、不採取垂直避難。另要加強宣導垂直避難,很多居民的垂直避難做得不理想,垂直避難的執行力是疏散撤離最關鍵的因素,一般疏散撤離可容易掌握民衆,但垂直避案很難掌握;昨日有村長臨時因病住院,他認爲應有代理人制度,讓所有工作不因個人因素而中斷或受影響。
季連成表示,車輛的調配有些落差,另徵集20輛計程車沒貼相關標誌,所以有民衆沒法如期搭上車而有些埋怨,實際上是車輛動線可能還沒輪到他,會有一點慢,後續會精準計算車輛調度。
他強調,一個計劃能不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強制的執行力」,只要做到「高度的戒備、周延的準備、強制的執行力」,就可安然度過風神臺風所造成的影響。
季連成另提及防災階段,準備9萬個沙包給民衆使用。如果民衆沒有堆置沙包,要自己負責;家園維護如果只靠政府去做,也沒辦法每一家戶,一定要靠自己,政府提供沙包、民衆要堆置在家門。有些村的沙包堆置率已達90%、80%,也有20%,民衆的意願很重要,他強調沙包堆置是防水的重要一環,目前沙包量夠,大家可儘量利用。
因應「風神」颱風共伴效應,中央前進協調所昨天在花蓮光復、萬榮及鳳林地區舉行大規模疏散撤離演練。總協調官季連成上午舉行記者會表示,演習雖僅籌備一天、無劇本進行,但基層展現高度應變力,整體表現達85分。記者林伯東/攝影
花蓮光復警戒區18日下午實施疏散撤離演練,防颱工作仍持續進行,包括疏浚、加強堤防、低窪地區防護、各家戶堆置砂包防汛等整備。本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伯東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