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室內高山湧泉養大閘蟹 中秋佳節饕客最期待肥美蟹黃

嘉義縣阿里山茶業葉協會理事長林建村首度改採室內養殖大閘蟹,避開臺風豪雨侵襲,2000只大閘蟹在7個多月細心照顧下,平均已長到4兩重,預計再過20天即可上市。圖/林建村提供

秋節將至,大閘蟹向來是饕客最愛的應景美食。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的阿里山茶業葉協會理事長林建村,是「斜槓蟹農」,他因興趣投入養蟹,13年前看見友人嘗試飼養,便利用海拔700公尺自家山泉涌泉水實驗。從最初失敗到如今熟練經營,靠着天然水源與細心管理,養出肥美的大閘蟹,也爲茶農生活增添可觀業外收入。

林建村回憶,早期不懂蟹的生態,存活率低常常賠本。後來調整策略,減少放養密度,並在水池設置密集孔洞的「蟹屋」,讓大閘蟹能躲藏、爬行,存活率大幅提升。今年他首度改採室內養殖,不僅避開臺風豪雨侵襲,2000只大閘蟹在7個多月細心照顧下,平均已長到4兩重,預計再過20天即可上市。

養蟹過程不輕鬆。大閘蟹夜行性強,他常需摸黑拿手電筒到池邊投喂含蛋白質飼料、地瓜與南瓜。8個月生長期,大閘蟹要經歷6至10次脫殼,每次脫殼就是一次成長。林建村說,看着小如硬幣的蟹苗逐漸長成肥美成蟹,是養殖最大的樂趣。

高山涌泉無污染、清澈冰涼,成了養蟹的最大優勢。林建村強調,他從不使用抗生素,水質維持清淨,養出的螃蟹肉質細膩、Q彈甘甜,蟹黃飽滿濃郁。爲防天敵入侵,他在蟹池周圍加裝圍籬並覆蓋網子,確保安全。

大閘蟹收成除重量與大小,還有「行爲指標」可供判斷,成熟的蟹會在夜裡靠近岸邊,甚至爬上岸,這是接近產卵期的本能,也代表可以收成了。目前進口蟹苗每公斤約500元,成蟹收購價則以兩計算,每兩可售150元,利潤頗高。林建村表示,雖然放養數量從以往的4000只減半,但換來品質提升與存活率增加,更能滿足饕客追求的口感。

嘉義縣阿里山茶業葉協會理事長林建村首度改採室內養殖大閘蟹,避開臺風豪雨侵襲,2000只大閘蟹在7個多月細心照顧下,平均已長到4兩重,預計再過20天即可上市。圖/林建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