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認了與美籤「毒藥條款」劍指陸 北京暫不報復原因曝

陸批評英美簽署的一項貿易協議,認爲該協議可能被用來將陸商品擠出英國供應鏈。(圖/美聯社)

英美上週簽署貿易協議,雖主打保障鋼鐵與汽車產業,但協議中針對供應鏈安全與企業所有權的「毒藥條款」引發關注。英國官員坦言,這些條款確實是美方爲排除陸所設,北京則罕見發聲警告倫敦勿傷及第三方利益。專家指出,中方雖強烈不滿,卻選擇暫不報復,背後藏有戰略考量。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與英國上週達成的這項貿易協議,是川普政府自上月宣佈大規模「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後首個簽署的協議,內容包括對英國鋼鐵與製藥產業施加嚴格的供應鏈安全要求。當被問及該協議時,陸外交部對《金融時報》表示,國與國之間的協議「不應針對第三方或損害第三方利益」,這是一項「基本原則」。

這番言論使倫敦陷入兩大經濟強權之間的兩難處境,也可能使英國政府重啓對中關係的努力更加困難。北京先前已警告各國勿與美國簽署危及中方利益的貿易協議,擔憂美國總統川普會藉由與各國單邊談判,迫使它們將中國大陸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作爲迴應,陸正加速清除供應鏈中的外國零件,以降低貿易戰帶來的干擾。上週達成的貿易協議中,美國對英國汽車與鋼鐵出口的懲罰性關稅有所減免,但並未取消對英國商品的一項基本10%關稅。

針對鋼鐵與汽車的關稅減免也附帶條件:英國需「迅速滿足美方對供應鏈安全及相關生產設施所有權的要求」。英國官員表示,川普已明確表示,這些條件針對的就是中國大陸。該協議指出,對英商品的關稅減免將取決於「第232條調查」(Section 232 investigations),該調查旨在判斷特定進口產品是否及如何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據熟悉貿易事務的政府顧問透露,儘管英國首相施凱爾(Sir Keir Starmer)政府正試圖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倫敦接受華盛頓的安全條款,仍讓北京感到意外與不安。一名不願具名的北京顧問表示:「中方需要做出迴應——英國不該如此倉促就同意這項協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很明顯,華府會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中,強迫對方接受類似條款以孤立中方,「英國這麼做,對中國大陸是不公平的,這種毒藥條款(poison pill clause)其實比關稅還惡劣。」他補充說:「根本性的問題在於美國,其他國家只是次要角色。這應該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討論。」

美中兩國於週一達成爲期90天的貿易戰休兵協議,華府同意將對陸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從最高145%暫時下調至約40%。

若雙方進一步達成協議,阻止中國大陸製造商向美國輸出芬太尼前體物質,美方關稅還可能再減少最多20個百分點,這將使川普對中方的關稅水準降至與美國盟友如英國相當的程度。

作爲交換,陸週一也同意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如能源產品與農產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從原本的125%降至10%。

英國政府則表示,簽署與美國的貿易協議是爲了「確保數千個關鍵產業的就業機會、保護英國企業,併爲未來擴大貿易打下基礎」。

英方同時強調,「與陸的貿易與投資仍對英國至關重要」,並表示英國「仍會在符合英國與全球利益的領域,持續以務實方式與中國大陸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