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覓眼|囤地30年,頻繁回購,股價上漲500%,合生創展要逆風飛揚?
文/鷹覓君
朱桔榕上位後,真的讓合生創展這棵老樹發了新枝。
這兩年來,無論是股價表現,業務板塊拓展,還是業績增長的節奏感,合生都體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氣勢。
數據來源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那個曾經被公司事務嚇到不敢上班的“小公舉”長大了,還撐起了家族事業的半邊天。
最近,合生創展又猛了。在其他民營房企一片哭爹喊孃的悽風苦雨中,合生豪橫地花了五億多港元回購自家股票,高調秀了把資金鍊的優越感。
從去年開始,合生執着地回購股票,整個一年共操作了56次。今年,公司繼續着這一事業,至今已經超過了20次。
在量級上,除了這月回購超過了5億港元,其他次的數額都不大。今年3月的一次,只花了60萬港元。公司基本像吃家常便飯一樣地在進行回購。
如此頻繁的回購交易,給合生股價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從去年啓動回購的股價開始算,至今年6月的最高點,漲幅達到了驚人的556%。
這是地產圈的獨一份。同期,也有同行啓動回購程序的,比如融信,但最後依然難改下跌頹勢。
強勁的業績增長勢頭,才能和回購相得益彰。朱桔榕上臺以來,各項業務均得到了發展,舊改項目實現了突破,衝擊規模之路有了起色,商業、物業拓展也有條不紊,這些變化都體現在了公司業績上。
數據來源於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令人血脈噴張的增長曲線,出現在勢如山倒的地產行業,實屬難能可貴。
合生兩年來業績的突然爆發,固然有傳統業務的再接再勵,而錦上添花則靠的是加盟的新勢力。
所謂的成敗皆由此而來。在合生當下的一片繁花似錦中,同樣隱藏着未來的不確定。
投資板塊是未來的最大變數
將投資一、二級市場業務加入主營業務範圍,是朱桔榕上臺以來的重要行動之一。
投資板塊的好處毋庸置疑,做得好可以增進利潤,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收益不穩定和不確定是最大問題。
資本市場上因爲投資業務而大起大落的公司數不勝數,廣爲人知的是蘇寧,地產板塊裡有綠地,它們的業績都曾大大受益於投資收益,但後來也因這一塊萎縮而陷入被動。
截至今年上半年,合生在投資業務佈局了329億港元,佔到總資產的10%,佔淨資產的30%,比重一點不低。
今年上半年,投資板塊收入在總營收中的比重,僅次於房地產開發業務:
數據來源於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這也就意味着,如果投資板塊收益不能保持下去,那麼對整體業績的影響將會非常大。公司主投的高科技和醫療科技類公司,正屬於高投入高風險的類型。
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充當調節器
合生的商業板塊這幾年做得很不錯,租金收入連年飆升,這一板塊也成爲支撐公司估值的重要成份。
數據來源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今年上半年,合生商業板塊的收入達到了20億港元,比去年同期的16億港元收入增長了25%,衝出了因疫情而增長停滯的局面。鮑文格用業績奠定了自己在行業中的大牛地位。
隨着商業租金收入不斷增長,合生的另一項利潤增長極也出現了,這就是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數據來源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在會計準則裡,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成本法,就是用投資成本計量,每年需提折舊和減值;另一種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就是按資產的市場價值來計量,與租金收入和房地產價格高度關聯。如果租金收入和房價一直漲,那麼這份資產的市場價值也會水漲船高,由此帶來的增長部分要納入淨利潤。
在房地產行業,萬科商業採用的是成本法,其他絕大部分公司採用的都是公允價值法。
2017年以來,合生投資的商業資產租金收入快速增長,房價也只升不降,按理說其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會同向變動,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回事,看下圖:
數據來源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可以看到,在收益越來越好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這三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卻是越來越萎縮的。
合生難道不想把利潤表做得更好看一些嗎?
在實際操作中,雖然這塊收益需要經過第三方機構評估,但一般公司管理層有着很大的裁量權。
我們知道,合生這兩年投資板塊在崛起,而它最主要的缺陷是收益不穩定。現在應該清楚了吧,如今收縮商業板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目的,其實是爲投資板塊做“備胎”。
一旦投資收益減少,商業這部分儲存起來的價值就會立即發力,從而保持整體利潤水平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不過,不管是投資板塊收益,還是商業板塊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絕大部分都不帶現金流,都是紙面富貴。
囤地30年的紅利釋放完了呢
合生在地產業一直都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它的做派就像一名遠遁俗世的僧侶,任你風高浪急,我自一蓑煙雨。
從早年“華南五虎”中掉隊出來,合生被追求規模的同行們越甩越遠,但它並未因此自亂陣腳。
在行業內,合生是唯一一家將港派風格執行到底的公司。香港地產商最擅長的操作是長期囤地慢慢開發,從地價上漲過程中賺取暴利。
合生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囤積土地,有的項目到今天還沒賣完。
像位於廣州的湖山國際項目,合生是1992年拿的地,到今天快30年了,還依然爲公司貢獻着不菲的利潤,期間單價從不足千元漲到了22000元。
還有北京著名高端神盤霄雲路8號,它首次開盤於2009年,但到去年底,12年已經過去了,去化不到40%。
從今年中報來看,公司在3000萬平方米總土儲中,未開發土地佔了53%,足見一些土地成本之低,完全可以讓公司做到無視利息。
這樣豐厚的家底儲備,就決定了合生慢節奏開發、高利潤獲得的風格。雖然公司在銷售方面一直位居規模房企的墊底水平,始終未超過400億,但獲利能力任誰都不能忽視。
下面是和2300億規模黑馬旭輝的比較:
數據來源同花順財經 製圖:鷹覓房產
看完是不是隻有一個感覺:就是悶聲發大財。
這些囤積土地帶來的高利潤,是公司其他業務板塊成長的重要支撐,由此決定了未來的容錯率會很高,各板塊騰挪的空間和時間都很足。
朱桔榕上臺後,在擴規模上比父輩稍有激進。她現在的做法,是用新獲得的土地做剛需改盤,換取規模流量,毛利率雖然低,但可以用過去的老盤作利潤保底。
今年上半年,公司合約銷售212億元,其中60%是剛改項目。
總的來看,朱桔榕運營公司相當有章法,在老底豐厚的基礎上,幾大業務板塊互相支撐互爲彌補,配合得相得益彰。這種穩固的運營體系,相信行業內沒有幾家能做到吧。
在地產去規模化時代,合生創展儼然已經是那個——昨天看我不起,今天讓你高攀不起。
不過,公司也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風險隱患,那就是一直存在的與朱氏家族的關聯交易。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非常複雜,有時會涉及利益輸送問題,所以一直都是監管的重點內容。合生的關聯交易可能會是未來的一個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