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無懼風暴着眼長遠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 英國《衛報》網站4月9日發表題爲《特朗普關稅戰:沒有贏家,但中國採取了長遠眼光》的社論,編譯如下: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了激烈的貿易戰,這場衝突不會有贏家。用分析人士的話說,這就是一場“誰能承受更多痛苦的博弈”。而且,由於貿易是美國與中國關係的核心,雙邊關係的其他方面可能會惡化。這也令人擔憂。
然而,儘管近年來面對經濟挑戰,但中國可能在當前危機中看到了更長遠的機會。
最初,北京方面對美國關稅聲明的反應是審慎的。現在,中國誓言要“奉陪到底”,並對美國商品額外徵收50%的關稅,使對美加徵總關稅達到84%,以報復特朗普的對華關稅。後者已表示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到125%。
不要指望中國會首先動搖。讓步可能會被視爲軟弱的表現,從而鼓勵美國得寸進尺,加大施壓力度。
北京一直在爲這一刻做準備。疫情的影響、特朗普第一個任期以及美國兩黨轉向反華,這些都開始重塑中國經濟。中國已經實現了農產品進口的多樣化,併爲其商品找到了新市場。上月,中國宣佈了“大力提振”國內消費的計劃。
特朗普9日突然宣佈暫停對其他國家實施懲罰性關稅90天。這凸顯出一種根本意圖,即讓這些國家與中國保持距離,並阻止它們被用作中國商品的渠道。但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高關稅可能會把這些國家推向北京。
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政策也可能反映出日益加劇的對關稅影響的擔憂,尤其是在他自己的支持者中。中國相信,特朗普將面臨越來越大的要求他三思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億萬富翁支持者、眼看着退休基金跳水的年長工人、農民、擔心失業的僱員,以及預計蘋果手機和日用品將漲價的消費者。達成雙邊協議並非不可能。
從長期來看,中國對自己的發展軌跡更有信心。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它曾以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拯救了世界”。今年1月中國的DeepSeek平臺帶來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之後,中國以新的自信展望未來。
最重要的是,北京方面認爲,當這場風暴過後,很少有人會把美國視爲可靠的經濟或安全保障,而中國將成爲更可預測的合作伙伴。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萬斯對歐洲盟友的冷嘲熱諷成爲頭條新聞。而中國外長王毅則承諾,中國必將是“多極體系中的確定性因素”,將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
這是全球秩序的轉型時刻。中國預計會經受磨難。但看着美國自毀長城走向衰落,中國不會太在意。(編譯/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