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電動汽車成功後,中國又在自動駕駛領域佔得先機
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價值或增至470億美元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3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迅速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功令全球汽車品牌震驚。如今,戰場正在轉向自動駕駛汽車。許多專家認爲,中國再次搶佔了先機。
這場競爭意味着,特斯拉、Waymo等美國公司要與中國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以及小馬智行、百度和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展開對決。
儘管多年來自動駕駛一直被視爲比亞迪的短板,但這家公司在今年1月震驚了整個汽車行業:它宣佈將在21款新車型上部署其“天眼”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而且不會向客戶額外收費。
比亞迪佔先
諮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創始人塗樂表示,比亞迪似乎正在高級輔助駕駛系統開發競賽中佔據領先位置。這類技術包括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控制、監測駕駛員注意力與潛在碰撞等,被視爲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前奏。
“如果你問我誰將勝出,我必須回到‘誰的車賣得多’這個問題上。若以數據論英雄,我們需要考量誰收集的數據多?這些數據又有多少被用於算法訓練?那麼比亞迪顯然將會勝出,因爲他們已將智駕系統列爲全系標配。”塗樂稱。
比亞迪“天眼”智駕系統成爲汽車標配
隨着自動駕駛這一新興行業不斷髮展,各家公司正在爭奪數千億美元的潛在新收入,因爲物流和運輸車隊會逐步採用預計會變得更安全、更便宜、更高效的自動駕駛車輛。
高盛分析師在本月預測,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價值將從2025年的5400萬美元,飆升至2035年的470億美元。高盛分析師表示,這一增長得益於硬件和算法成本的下降。配備智能駕駛功能車輛的單車成本預計將從現在的4.4萬美元降至2035年的3.2萬美元。
百度、華爲
再加上內燃機汽車行業的衰落,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也爲硬件和軟件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
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是百度,這家中國公司是谷歌的競爭對手,也是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百度今年1月表示,其蘿蔔快跑自動駕駛車輛在去年第四季度爲公衆提供了110萬輛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36%,累計乘車次數超過900萬次。
華爲問界
另一大備受關注的挑戰者是華爲。儘管該公司並無造車計劃,但它有望主導自動駕駛供應鏈中的多個環節。
“華爲具有明顯優勢。他們正試圖實現全面垂直整合,即:製造芯片、開發軟件、打造車載娛樂系統、在雲端處理數據。”塗樂稱。
美國監管限制
在美國,特斯拉計劃於今年6月在得州奧斯汀推出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並於明年開始生產一批自動駕駛車輛。不過,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遇到了監管問題:其Cybercabs自動駕駛出租車是否能在沒有踏板和方向盤的情況下獲准上路。
面對世界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瑞士工程軟件公司AutoForm中國業務負責人克里斯托夫·韋伯(Christoph Weber)表示,德國大衆汽車在自動駕駛競爭中似乎處於有利位置,有望繼續保持競爭力。
近年來,大衆汽車被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進步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其在中國的份額遭受重創。但此後,大衆對其全球戰略進行了徹底調整。韋伯表示,如今大衆似乎正實質上變成“兩家公司”:一家在中國,一家在美國,分別擁有獨立的技術平臺、供應鏈和研發團隊。(作者/簫雨)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想看深度報道,請微信搜索“鳳凰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