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北約共同聲明對俄姿態「軟掉了」
2025年6月26日,北約峰會後,成員國領袖合影。(路透社)
本屆在海牙舉辦的北約峰會後,英媒報導稱各國領袖簽署的聯合聲明相對溫和,措辭淡化了對俄羅斯的批評,與前幾年的聲明相比語氣明顯軟化,聲明篇幅也大幅縮短,不及2023年共同聲明文字量的10%,顯然是爲了配合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
根據《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這份聲明未沒有直接提及烏克蘭戰爭,也未將責任歸咎於俄羅斯。32個成員國僅表示,「重申對烏克蘭安全的支持承諾,並會將對烏克蘭國防與軍工產業的直接支援,納入國防支出計算中」。這項決定被視爲與川普達成妥協,以換取他再次承諾履行《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也就是「對任一成員國攻擊即視爲對全體攻擊」的集體防禦原則。
會前川普曾對美國是否繼續履行北約義務表達模糊立場,甚至表示第5條「有許多不同定義」,引發歐洲盟邦的不安。不過,爲了穩住川普,歐洲各國與加拿大同意把軍費目標提高至2035年達GDP的5%。
聲明指出:「鑑於當前的安全威脅與挑戰,尤其是來自俄羅斯對歐洲-大西洋安全的長期威脅,以及恐怖主義的持續威脅,北約成員國承諾每年投入GDP的5%於核心國防需求與安全相關開支。」
然而,聲明未對北約支持烏克蘭的理由進行說明,讓一些堅定支持烏克蘭的成員國感到不安。2023年在華府峰會發表的聲明曾直言,戰爭是「俄羅斯全面入侵」所致,當時還重申「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同年在立陶宛維爾紐斯的峰會上,領袖們更明確指出:「俄羅斯應爲這場非法、毫無正當性且無端的侵略戰爭負全責。」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近期在峰會場邊持續爭取盟友對俄羅斯侵略的譴責,但川普則拒絕簽署任何類似內容,擔憂會影響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和平談判。
每日電訊報也指出,今年北約發表的聲明僅約400字,不到2023年華府聲明5000字的10%,明顯是爲了聚焦川普最關心的國防支出問題所刻意精簡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