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AI或催生“單人獨角獸企業”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經濟學人》8月11日文章,原題:人工智能如何催生單人“獨角獸企業” 莎拉·格威利姆既不是軟件工程師,也坦言自己“不懂人工智能技術”。在父親最近去世後,她萌生了一個創業想法:創建一家企業,幫助他人處理喪親之痛並料理逝者身後事。但除了她自己,幾乎沒有真人協助她創業。她加入了AI驅動的孵化器平臺,AI機器人幫助她建立了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該平臺提供資金,AI還將協助產品開發、銷售、營銷和後臺工作。她不需要僱用員工。實際上,AI成爲了她的聯合創始人。
硅谷稱格威利姆這類人爲“單人創業者”。科技界正在押注誰將率先創建首個“單人獨角獸企業”——估值超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有人希望生成式AI能大幅降低創業門檻,爲美國高度集中的商業格局帶來新風。不過,像格威利姆這樣的創業者能否擺脫科技巨頭的窒息式壓制仍是未知數。技術革命總會重塑企業經營方式。19世紀末機械重要性提升與交通網絡擴張催生了巨頭企業。這些企業的存在證明組織內部整合管理比市場外包更高效。但隨着數字通信興起,企業不僅能將製造和後勤外包至低成本國家,還能依賴互聯網平臺營銷,使用雲服務計算任務。AI的崛起可能加速這一趨勢,讓企業能用更少員工完成同等工作量,這能催生大量由非技術人士創建的企業。
一家初創企業創始人彼得·沃克表示,創始人過去以員工數量爲榮,“現在則以‘看我用人多精簡’爲傲”。當然這還在萌芽階段。生成式AI在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帶來挑戰。日前,AI實驗室Anthropic實驗結果表明,AI運營自動售貨機時,會忽視盈利機會、產生幻覺、過度打折最終虧損。薩里大學學者安娜貝爾·加威爾表示,該技術雖降低創業門檻,也使創意更易被快速複製。除非創業者具備領域專長,否則難以保持競爭優勢。此外,AI技術支持仍由科技巨頭及其投資的實驗室主導。這雖便利了初創企業,也會對賺走大部分錢的大型雲服務商產生依賴性。更令人擔憂的是科技巨頭可能竊取小公司的最佳創意。不過目前格威利姆仍持樂觀態度:“或許他們會來收購我的公司,那我就可以說‘太棒了,成交’,就像其他創業者一樣。”(林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