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金門文化局攜手社區推普渡燈 瓊林重現萬家燈火

文化資產科承辦人郭澤萍展示新舊版普渡燈,直說各有不同的氛圍感。記者蔡家蓁/攝影

農曆七月將至,爲推廣金門特有的無形文化資產「普渡燈」習俗,金門縣文化局特別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辦理「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普渡燈推廣維護計劃」,由瓊林社區發展協會承辦,今天下午在瓊林聚落的老閩宅民宿舉行,透過DIY彩繪普渡燈,喚起民衆對傳統習俗的重視,吸引不少民衆參與,民衆都說,「普渡燈也能DIY」超有創意。

普渡燈是金門獨有的民間信仰形式,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門口會懸掛一盞燈,爲無人奉祀的孤魂滯魄點亮回家的光。隨着現代建築發展與生活型態轉變,這項充滿人文關懷的傳統正逐漸式微。此次計劃選擇縣內唯一具聚落文化資產身分的瓊林村爲示範點,結合閩南建築風貌,辦理教育推廣及實作體驗,期望重現「萬家燈火」的人文景象。

文化局長陳榮昌表示,在華人社會,農曆七月普渡活動常見,但普遍以廟宇爲主,唯金門至今仍保有家戶懸掛普渡燈的習俗,是難得的文化資產。他強調,普渡燈代表金門人敬天愛人的信仰,也是傳承先民慈悲精神的象徵,希望透過這次計劃,推動文化保存,也讓更多人瞭解金門這份獨特的文化記憶。

瓊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懷芝指出,這次計劃能順利推動,要感謝文化局及縣議員蔡其雍協助爭取經費,新版普渡燈由金湖鎮代表會主席蔡乃靖協助設計改良,整體結構更加人性化且容易組裝,更貼近現代生活需求。蔡懷芝說,等到農曆七月,瓊林與小徑聚落的住戶都將掛上新款普渡燈,整個社區會顯得特別溫馨與有文化氛圍。

新版普渡燈也融入更多藝術與象徵元素,包括白雲、蓮花、竹子等圖案,並搭配瓊林書法家蔡阿明親筆寫的對聯文字,透過雕刻拓印技術轉印至壓克力板,供參與民衆手繪與拼裝,讓傳統習俗更具創意與參與感。

文化資產科承辦人郭澤萍則補充,今年的普渡燈在設計上簡約卻充滿巧思,從燈內往下看,還能見到「金門」兩字,呼應地方認同感。她說,等到七月家家戶戶都掛起來,整個聚落燈火通明,會讓人感受到那種溫暖的集體記憶。

瓊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懷芝指出,新版普渡燈整體結構更加人性化且容易組裝,等到農曆七月,瓊林與小徑聚落的住戶都將掛上新款普渡燈,整個社區會顯得特別溫馨與有文化氛圍。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文化局今天下午在傳統民宿辦理DIY彩繪普渡燈,吸引不少民衆參與,大家聚精會神的畫出獨一無二的普渡燈。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文化局今天下午在傳統民宿辦理DIY彩繪普渡燈,吸引民衆參與,大家都說超有趣。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文化局今天下午在傳統民宿辦理DIY彩繪普渡燈,民衆細心描繪上面的圖案。記者蔡家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