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金門無形文化資產 瓊林居民DIY彩繪「普渡燈」
金門縣文化局爲推廣「普渡燈」這項無形的文化資產,特別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辦理推廣維護計劃。(於家麒攝)
金門縣文化局今日下午於瓊林聚落中的老閩宅民宿舉辦一場DIY彩繪「普渡燈」活動,吸引不少民衆參與。(於家麒攝)
瓊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懷芝(中)感謝文化局及縣議員蔡其雍協助爭取經費,才能讓「普渡燈」推廣計劃能順利進行。(於家麒攝)
新版「普渡燈」外觀設計充滿巧思,四面都能看到「金門」兩字,搭配瓊林書法家蔡阿明親筆寫的對聯文字,以及蓮花、竹子、白鶴、鳳凰等圖案雕刻拓印至壓克力板,供參與民衆手繪與拼裝。(於家麒攝)
每逢農曆七月初一起的一整個月,金門地區家家戶戶門口都會懸掛一盞「普渡燈」,奉祀無主孤魂。金門縣文化局爲推廣這項無形文化資產,特別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辦理「普渡燈」推廣維護計劃,並由瓊林社區發展協會承辦。今(31)日下午於聚落中的老閩宅民宿舉辦一場DIY彩繪普渡燈活動,吸引不少民衆參與,也讓更多人瞭解在地獨特的民俗信仰。
文化局指出,農曆七月點亮「普渡燈」是金門人的慈悲,而這項傳統民俗隨着現代高樓大廈的興建已慢慢在消失中;本案規畫以金門縣唯一擁有聚落文資身分、閩式建築完整的瓊林聚落辦理教育工作坊及動手做組裝彩繪,完成後將以瓊林爲示範點,在聚落中280戶門前懸掛點亮「七月流火」,除了能形塑閩南聚落特色,亦能對此項無形文化資產進行推廣維護。
文化局長陳榮昌表示,農曆七月祭祀無人奉祀的孤魂滯魄或進行中元普渡在華人社會非常普遍,但在農曆七月家家戶戶懸掛起一盞盞「普渡燈」的習俗,爲無人奉祀的孤魂滯魄點亮,放眼中華民國唯有金門仍遵循保存此俗信最多,本計劃的執行除推廣維護日漸消失的民俗文化傳統,也在宣揚先民良善的天地人宏觀。
瓊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懷芝感謝文化局及縣議員蔡其雍協助爭取經費,才讓此計劃能順利推動。他也說明,新版的「普渡燈」是由熟稔工藝創作的金湖鎮代表會主席蔡乃靖協助改良,整體結構的「防呆」設計更加人性化且容易組裝,更貼近現代生活需求;
此外,新版「普渡燈」外觀的設計上也充滿巧思,四面都能看到「金門」兩字,搭配瓊林書法家蔡阿明親筆寫的對聯文字,以及蓮花、竹子、白鶴、鳳凰等圖案雕刻拓印至壓克力板,供參與民衆手繪與拼裝,讓傳統習俗更具創意與參與感。
蔡懷芝另表示,考量瓊林村民以長者居多,屆時將由社區水電志工將協助安裝新版「普渡燈」;等到農曆七月,家家戶戶同時點亮「七月流火」,整個社區都將顯得特別溫馨、充滿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