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銀髮幸福新桃園 劉興寬提30項政策建言
面對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與少子化成爲地方發展的重要挑戰。中壢醫療與長照專家、市政顧問劉興寬近日提出「迎接一個充分滿足老人需求的銀髮幸福新桃園」建言書,向桃園市政府與市議會呈遞共30項具體政策建議,盼市府整合長照體系與民間資源,打造全國最友善的高齡城市,讓長者「平安、健康、快樂、幸福」安享晚年。
桃園市政府市政顧問劉興寬。 劉興寬/提供
呼籲提前佈局超高齡社會
劉興寬指出,臺灣即將迎來老人占人口三成的超高齡社會,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後,社會結構將大幅改變。老人不僅是照顧的對象,更是消費與文化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目前社會多數政策仍以年輕人與健康者爲中心思考,對老人與亞健康族羣的需求着墨不足。桃園市若能提前規劃,將有機會成爲全國最幸福的高齡城市。」
建議打造「無障礙、醫療、安全、尊嚴」的城市環境
建言書中首項提出,桃園應全面檢討道路、公園、建築物、廁所及公共運輸系統,朝「全市無障礙空間」目標邁進,讓長者與身障者能自由通行。
他並建議市府興建更多老人公寓、養生村、護理之家與日照中心,採市府自營、公辦民營(BOT、OT、ROT、BOO)等多元方式推動,確保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社區中安居養老。
在醫療方面,劉興寬建議協調各醫療院所提供「銀髮族免掛號費與優先看診」措施,並由衛生局輔導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失智症與慢性病防治門診。他強調,老人醫學將是新世代醫療的重要領域,市府應積極佈局。
此外,建言書主張市府應推動「年度免費高級健康檢查」與「AI遠距健康監測系統」,落實預防醫學理念,讓科技成爲長者健康守護網。
推動長照網絡與社會參與
針對長照體系,劉興寬建議以桃園市立醫院爲核心,串聯各區衛生所、診所與護理之家,建立便利轉診與社區合作模式。他也呼籲擴充日照與居家照護服務,整合社區資源,並建立品質監督機制,確保服務專業與公平。
他指出,應設立「老人就業服務媒合中心」,提供再就業與志工參與機會,讓長者繼續貢獻智慧與經驗,維持生活目標與成就感,有助於健康與長壽。
在社會文化面,劉興寬提倡尊敬長者運動,消除年齡歧視;同時鼓勵學校與社區大學開設老人課程,如舞蹈、運動、音樂及「老人學」等,讓長者能學習成長並拓展社交圈。
他並建議,桃園市各展覽館與文化設施應對 65 歲以上長者免費開放,每月提供電影票補助,豐富精神生活。各區也可舉辦「銀髮嘉年華」、「樂齡運動會」等活動,促進長者參與與快樂老化。
建立安全守護與AI智慧應用
針對獨居老人,建言書建議市府提供 AI 安全監測系統與緊急呼叫服務,並推動 AI 辨識手環與健康資料系統,以確保緊急狀況能即時處理。
此外,他提倡推廣生成式 AI 與輔助照護設備在機構與家庭中的應用,以減輕人力負擔,提升照護效率。
在法律與社會支持方面,劉興寬呼籲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與社工協助,保護老人財產與權益;同時推動跨世代志工服務,促進老少互動融合。
完善長照人才與保險制度
針對人力問題,他建議各大專院校設立長照與老人學系,培育專業照護人才,並改善照服員待遇與福利,確保長照服務品質穩定。
同時,他呼籲中央儘速完成長照保險立法,參考德、日製度,建立可負擔的長期照顧費用體系。
政府引導產業轉型 打造銀髮經濟
劉興寬指出,銀髮族將佔全人口 30% 以上,消費潛力龐大。市府應鼓勵企業開發老人專屬商品與服務,如小包裝食品、無障礙裝修、陪診與交通接送、個人化醫療與遠距照護等,既滿足長者需求,也能帶動青年就業與產業升級。
他強調:「讓銀髮族生活便利、安全、有尊嚴,是城市文明的象徵。」
建立幸福桃園願景
劉興寬表示,桃園正處於城市轉型的關鍵期,唯有超前部署、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才能在高齡化浪潮中保持競爭力。他期盼桃園市政府以長遠願景規劃,「打造一個老人滿意、家屬放心、市民引以爲傲的銀髮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