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嘉義綠鬣蜥移除近2萬隻 風災豪雨驚擾族羣擴散恐失控
綠鬣蜥喜好棲息在溪流灘地與雜木叢林,去年底起因水利署第五分署進行八掌溪疏浚,加上7月臺風豪雨擾動棲地,導致綠鬣蜥大批外竄。有農民驚見牠們爬上農機車頂,親手捕捉。記者魯永明/翻攝
外來入侵種綠鬣蜥近年來在中南部擴散,對農作物與生態造成威害,嘉義縣淪爲災區。根據縣政府委託學者調查,目前縣境內綠鬣蜥數量已超過2萬5千隻,主要分佈水上、中埔及八掌溪河牀地,近期因風災豪雨驚擾,族羣往太保、義竹等地擴散,農民憂心恐失控。
綠鬣蜥喜好棲息在溪流灘地與雜木叢林,去年底起因水利署第五分署進行八掌溪疏浚,加上7月臺風豪雨擾動棲地,導致綠鬣蜥大批外竄。有農民驚見牠們爬上農機車頂,親手捕捉。農民反映,綠鬣蜥雖不攻擊人類,但常啃食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嫩葉,造成損失。縣政府去年編組「獵蜥大隊」,並招募在地獵人接受培訓,提升捕捉能量。截至9月21日,已有69名合格獵人投入移除工作,共捕捉1萬9291只綠鬣蜥,發放獎勵金高達458萬6900元。
獵蜥大隊常用工具包括長杆套索、彈弓魚鏢等,獵人形容綠鬣蜥外型猶如「小恐龍」,成體龐大、善於跳水逃竄,捕捉相當不易。根據規定,獵人捕獲體長超過30公分的綠鬣蜥,每隻可獲得500元獎勵;小於30公分者則給付200元。獎金按月核發,僅限通過授訓的合格獵人申領。不過,前一陣子因獎勵金額度用罄,捕捉作業一度出現近1個月空窗期,讓綠鬣蜥族羣趁勢擴張。縣府畜產保育科表示,目前追加經費已到位,捕捉行動持續進行。
專家提醒,綠鬣蜥每年11月進入繁殖期,公蜥體色鮮豔並尋找母蜥交配,一隻公蜥可與多隻母蜥交配。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陳宣文指出,移除策略應以捕捉母蜥爲優先,
比單純移除公蜥更能有效抑制族羣擴張。縣府呼籲民衆協助通報綠鬣蜥蹤跡,配合專業獵人捕捉,共同守護農田與生態環境。
綠鬣蜥喜好棲息在溪流灘地與雜木叢林,去年底起因水利署第五分署進行八掌溪疏浚,加上7月臺風豪雨擾動棲地,導致綠鬣蜥大批外竄。有農民驚見牠們爬上農機車頂,親手捕捉。記者魯永明/翻攝
綠鬣蜥喜好棲息在溪流灘地與雜木叢林,去年底起因水利署第五分署進行八掌溪疏浚,加上7月臺風豪雨擾動棲地,導致綠鬣蜥大批外竄。有農民驚見牠們爬上農機車頂,親手捕捉。記者魯永明/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