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豪雨古蹟也受災!237年歷史臺灣府南門城垣段城牆塌陷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因連日豪雨導致馬路土方流失,城牆傾斜塌陷。記者吳淑玲/攝影

受到持續豪雨,臺南國定古蹟也傳出災情,「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疑因受雨水滲蝕,結構受損發生傾斜塌陷,城牆因而出現裂縫且有持續傾斜現象,目前塌陷長度約150公尺,初判塌陷主因是豪雨沖刷,造成地基下方土石流失,緊急僱工以5個鐵架包覆城牆,避免地基再淘空,預計最快下週進場修。

臺南女中總務主任林彥廷表示,靠近樹林街城牆也是學校園牆一部分,旁邊有1棟行政大樓,6日下午校方人員走出來看到圍牆傾斜,立刻通報文資處,文化部文資局跟文資處很快就派員來查,加上文資委員、學者、建築師也提供搶修意見,坍塌的部分約有150公尺。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專家已建議分階段進行搶修,首要任務是先穩定結構,避免災損擴大。後續將請管理單位臺南女中儘速啓動緊急採購程序,市府將配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與補助申請協助。同時,管理單位已於第一時間完成封鎖線設置及警示標誌,提醒民衆經過時注意安全;市府也將持續關注修復進度,確保古蹟保存無虞。

文資委員賴福林表示,城牆的結構是內外牆中間填土,因雨水滲入產生中腹土的滑移,導致外城牆滑動。換言之就有點像是軟腳的現象,目前還是雨季,當務之急是趕快穩住基礎,避免城牆繼續傾倒危及公共危險;日後圍牆的整修就是要依據國定古蹟的規定,修回原貌。

今年是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啓建300週年。自西元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獲准興築以來,最盛時期的14座城門,至今僅存大東門、大南門,以及東門段、小東門段、南門段等城垣殘跡,並保留外城兌悅門、巽方砲臺等遺構,完整呈現清領時期臺灣城池的格局。2023年,相關遺構合併指定爲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

南門段城垣殘跡,建於西元1788年,以三合土興築,正面朝向街道,後方緊鄰臺南女中,部分牆段併爲該校圍牆之一。1985年列爲三級古蹟後,此次豪雨不只臺南遍傳災情,古蹟城垣也受災。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因連日豪雨導致馬路土方流失,城牆傾斜塌陷。記者吳淑玲/攝影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因連日豪雨導致馬路土方流失,城牆傾斜塌陷。記者吳淑玲/攝影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因連日豪雨導致馬路土方流失,城牆傾斜塌陷已年現裂痕。記者吳淑玲/攝影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因連日豪雨導致馬路土方流失,城牆傾斜塌陷。記者吳淑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