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校努力應對學生濫用AI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22日刊登題爲《英國學術界應對利用人工智能寫論文的“作弊”學生》的文章,作者是朱莉·亨利。全文摘編如下:

英國薩里大學政治學副教授馬克·沙納漢表示,今年的評分季格外艱難。而讓這段時期如此煎熬的並非炎熱的天氣或增加的作業量,而是人工智能(AI)。

“一些論文確實非常出色,但在某些領域,提交的論文中大多數明顯使用了AI,這種現象在我15年的學術生涯中還是第一次出現,”沙納漢說,“這種情況或許無法阻止,但引發了一種普遍的擔憂:許多學生在還沒有準備好寫作業之前,就先向AI尋求答案。”

在本科生提交的關於法律與媒體的論文中,充斥着由ChatGPT或其他AI生成的論述,內容包括約翰尼·德普對安伯·赫德的誹謗訴訟、鮑里斯·約翰遜的“派對門”醜聞,奇怪的是,作業中還出現了美國紐約州前國會議員安東尼·韋納的不雅短信事件。

“有關這些案例的內容幾乎一字不差。學生們向AI輸入同樣的指令,得到同樣的答案,”沙納漢說,“事實上,我們的課程教學中根本沒有提到過韋納。”

“我很瞭解不同檔次論文的樣子、學生們慣用的論文語言以及他們常犯的錯誤。但這次,我讀到的往往是流暢而平庸的論文,它們根本不像是我課堂上的學生寫的。”他說。

本科生對AI的依賴已成普遍現象。今年,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對1萬多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學生中,或多或少會使用AI的佔92%,而這一比例在2024年僅爲66%。

學生用AI“作弊”的證據越來越多。在2023至2024學年,各大學已報告近7000起AI“作弊”案例,學生將AI生成的內容冒用爲自己寫的作業。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

一些學者正在尋找解決方案。

在倫敦大學學院法學院,課程的評分方式要麼是當面考試,要麼是口試、課堂演講一類的課堂評測,以確保課程評分是可靠的。

倫敦大學學院法學院副教授兼副院長邁克爾·維爾認爲,學生能否掌握課程技能取決於高等教育能否防範AI濫用現象。

“思考需要基礎知識,”他說,“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AI生成的信息,他們就無法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用好AI工具,更無法發揮他們作爲獨立思考者擁有的更大潛能。”

“有人認爲,在課程作業等方面大量使用AI是可以接受的。在他們看來,這些工具將來在職場中也可以使用,爲什麼不讓學生在大學裡就使用呢?”維爾說,“我們對此不能苟同。倫敦大學學院法學院測評學生的依據是其基本能力和技能,而不是‘內容創作’能力。”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正帶頭推動傳統考試形式的迴歸。新冠疫情期間推出的在線考試因成本較低、便於組織被許多大學保留,但它正在被傳統的線下考試穩步取代。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戰略管理學高級講師安德魯·伍恩認爲,考試可以培養學生技能,幫助學生在AI主導的世界裡充分發展。

伍恩在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發佈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考試爲學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知識學習中。在考試的推動下,學生得以擺脫對外部幫助的依賴,進行深度閱讀、批判性分析和清晰表達。”(編譯/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