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外賣新“三國殺”變局,餓了麼董事長兼任CEO
2月11日,阿里巴巴(09988,以下簡稱“阿里”)旗下餓了麼董事長吳澤明(阿里花名:範禹),通過內部全員信宣佈最新組織調整:從即日起,吳澤明將兼任餓了麼CEO。公司原CEO韓鎏(阿里花名:昊宸)今後專注分管即時物流中心,繼續向吳澤明彙報。
在內部信中,吳澤明表示,鑑於即時物流作爲餓了麼第二增長曲線的戰略意義持續上升,故進行此次管理分工調整。同時,他特別感謝過去一年韓鎏的擔當,以及班委和團隊堅定地踐行公司三年業務和組織戰略。
吳澤明強調,未來餓了麼班委和團隊,將繼續堅定地踐行 “新三年” 既定的業務和組織戰略,秉承以客戶爲中心,“促科技創新、與生態共進”,提升各項產品及服務能力,進一步獲得用戶的認可,推動公司經營水平再上新臺階。
這是近來時隔11個月餓了麼進行的第二輪組織架構調整。
此前的2024年3月,從逍遙子張勇手裡接任阿里CEO約4個月,吳泳銘發佈內部信宣佈:阿里本地生活集團高管調整,俞永福卸任,吳澤明出任餓了麼董事長,韓鎏出任餓了麼CEO。
《財中社》注意到,吳澤明擁有深厚的技術背景,曾擔任阿里本地生活集團CTO,在技術研發、系統搭建及推動平臺數字化進程等方面貢獻突出。在他的推動下,餓了麼在配送調度算法優化、用戶端體驗提升等方面取得進展,例如優化配送路線規劃,提高配送效率。
而吳泳銘在就任阿里CEO後,提出了“用戶爲先,AI驅動”的兩大戰略。面對拼多多(PDD)、抖音等對國內、海外電商市場的快速蠶食,吳泳銘大力汰換阿里電商舊有管理架構,啓用大批80後新人。以此爲背景,更懂技術的吳澤明被擢拔至餓了麼董事長,接替卸任的俞永福,與吳泳銘在阿里電商、阿里雲等板塊的調整思路一脈相承。(詳見財中社《阿里吳泳銘:AI“捕獵者”》)
不止於此。
2024年10月,即時電商未來商業峰會上,餓了麼時任CEO韓鎏表示,從流量到留量,從增單到增利,餓了麼制定了未來三年的重要戰略規劃:一是健康增長,做更懂消費者的即時餐飲平臺;二是做符合餓了麼特色的即時零售;三是做面向市場價值延展的即時物流網絡。
餓了麼的“新三年”戰略直指多年比拼的“友商”美團(03690):外賣業務既然多年血拼也無法從美團手裡搶到更多市場份額,那就放棄“補貼”,更看重營收和淨利潤的健康增長;對標美團已建成的30000家“閃電倉”,從外賣拓展至商品配送,加碼即時零售業務;在運力充足的前提下,不排除餓了麼即時物流網絡對外部開放。
可以說,餓了麼“新三年”戰略的每一項指標都不容易。因爲,作爲阿里多年的老對手之一,京東(09618)同樣對外賣領域虎視眈眈。
“巧合”的是,餓了麼組織架構調整前一兩個小時,京東黑板報公衆號發文顯示,京東外賣正式啓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打開京東App搜索“外賣入駐”,即可入駐。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詳見財中社《品質堂食餐飲商家0佣金:京東外賣向美團“開火”》)
京東外賣的“兇猛”可不是“鬧着玩兒”。
甫一露面,即瞄準“幽靈外賣”“預製菜”、商家扣傭、騎手福利等外賣行業的關鍵痛點“火力”全開。而且有證據表明,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爲了進軍外賣,早已“磨刀”數年。
早在2021年3月,京東即以8億美元認購達達(DADA)新發行的普通股。這一交易完成後,京東持有達達的股份比例達到約51%。
2022年2月,達達又向京東發行股份,以換取京東5.4億美元現金和部分戰略資源。同年一季度,達達業績正式並表京東財報。
2023年Q2,達達更是實現上市後首次整體盈利,同年營收更是首次破百億,且淨虧損持續收窄,釋放出了向盈的信號。
2024年,劉強東定下將即時零售列入其2024年三大必贏之戰。同年5月,達達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強調“秒送”,將原即時零售品牌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全面整合升級爲“京東秒送”;8月,達達快送也更名爲“達達秒送”。9月17日,達達公告稱,京東已收購沃爾瑪所持有的達達全部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63.2%。
2025年1月25日,達達宣佈已收到京東溢價約42%的初步非約束性提議函,擬以每股ADS 2.0美元,或每股普通股0.5美元,收購達達所有已發行普通股。若該提案生效,“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將被京東私有化直至退市。
即時配送運力儲備之外,美團前高級副總裁郭慶、原美團外賣業務發展部總經理楊文傑等分別出任達達董事長、達達秒送負責人。劉強東介入外賣業務的“缺口”已只剩餐飲商家一環。
對商家和用戶來說,外賣“新三國殺”變局隨着京東外賣2月11日的官宣而正式形成;而餓了麼的調整應對更快至“小時”級,“薅羊毛”的快樂或許真的要重來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請聯繫我們:newsroom@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