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患肺腺癌 醫發現她是基因突變

義大癌治療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俊廷(左)送花給肺腺癌患者黃琬茹(右)。記者郭韋綺/攝影

不煙不酒、不下廚,作息正常、愛運動卻罹患肺腺癌,患者都疑惑「病從哪來?」高雄54歲業務保險員黃琬茹熱愛跑馬拉松、又是龍舟奪旗手,4年前突發間歇性咳嗽,就醫檢查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所幸經篩檢找出基因突變,施以標靶藥物治療,病況穩定。

「我還繼續在跑馬,最想挑戰就是百馬紀錄。」活力充沛、一點都看不出是癌症病人,黃琬茹仍一如既往過着罹癌前的生活,她提到4年前出現喉嚨幹、常短咳,不影響日常生活,卻一直醫不好,從小診所換到大醫院,醫師一切片檢查,確診是肺腺癌第四期。

黃琬茹表示,看X光片心裡就知道不妙,但沒想到是第四期,很震驚,還好醫師安撫她透過精準醫療找出病因,定期藥物治療,仍能有效控制病情,她才吃下定心丸,積極接受治療,期間很多親友得知她罹癌,提供偏方、中藥材,但她一律婉拒。

她生病後仍保持樂觀,照常爬山、保持良好睡眠、調整飲食,讓身體維持最佳狀態,更積極參加馬拉松,全馬、半馬不缺席,跑出自己的生命韌性「只要還能跑,我就不會停下來」。

義大癌治療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俊廷表示,經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現到她EGFR基因在染色體19位置缺陷,確定基因突變導致罹患肺腺癌,透過標靶藥物臨牀試驗,肺部結節減少,雖然後來癌症復發,切除一小塊右上肺,至今病情仍穩定。

吳俊廷指出,醫學對肺癌致病危險因子大多數仍不清楚,通常家族史屬於高危險族羣,另一方面基因缺陷也可能是致病原因,依目前臺灣流行趨勢來看,確診肺腺癌再經基因化驗,可以找到基因突變對應機率有6成,其中是女性機率更高。

吳俊廷說,肺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堪稱臺灣新國病,根據2018至2022年義大癌症醫院統計,肺癌年齡分佈以60至69歲最多,其次是70歲以上,其中肺腺癌比例最多、佔68.5%,且被發現時,逾7成以上屬第四期晚期。

他坦言晚期治療策略有限,若檢出病患的腫瘤帶有基因突變,就可依病患的基因特性,精準用藥,都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若長期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體重下降等症狀,儘早就醫檢查,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及早發現,可提高治療成功率。

黃琬茹是龍舟奪旗手。圖/黃琬茹提供

黃琬茹罹癌後仍照常爬山運動。圖/黃琬茹提供

義大癌治療醫院收治肺癌患者存活率高於醫學中心。記者郭韋綺/攝影

54歲黃婉如罹患肺腺癌晚期,透過標靶藥物治療,病情穩定,照常爬山運動。圖/黃琬茹提供

54歲黃婉如熱愛跑馬,豹紋裝扮是她的特色。圖/黃琬茹提供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