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高關稅衝擊 陸與日韓談三邊貨幣互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左)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與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鎔(右)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合影。圖/取自人行網站

美國貿易壓力給東亞經濟體帶來壓力,北京尋求加強區域金融聯繫並增加人民幣使用。港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大陸正與日本和南韓就可能的三邊貨幣互換進行談判,以加強該地區的金融安全網。

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稱,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上週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與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鏞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討論了這一問題。知情人士表示,「他們一直在推動三邊合作,談判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

此次政策討論正值中國大陸長期以來努力推動人民幣在海外的使用以對抗美元,並推動東亞三國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三國的經濟規模合計佔全球的四分之一,而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也受到美方高關稅的衝擊。

大陸央行上週在官網聲明中表示,三國行長「就近期經濟金融情勢等議題交換了意見」,但並未作詳細說明。

消息人士稱,貨幣互換談判一直進行中,但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達成雙邊協議。大陸與南韓簽署的五年期、人民幣四千億元貨幣互換協議將於本月到期、大陸去年十月與日本央行簽署了總額爲人民幣兩千億元的三年期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韓日貨幣互換於二○二三年十二月恢復,規模一百億美元,期限三年。

報導指,目前尚不清楚三方貨幣協議是否達成、且是否屬於「清邁倡議」(涵蓋大陸、日本、南韓與東南亞)的範圍。

大陸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日前刊出對其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負責人的專訪指,陸方已與歐洲央行、巴西、沙烏地阿拉伯等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有效互換協議卅二份,基本覆蓋全球六大洲重點地區的主要經濟體,規模約人民幣四點五兆元。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爲卅五兆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四。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已接入一七二九家參與者,覆蓋共一八九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千餘家法人銀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