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高齡社會 信託公會推動退休給付可直匯安養信託帳戶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快速到來,政府積極建構社會安全網,提供退休撫卹、國民年金及社會福利津貼等多元給付,作爲民衆退休後的重要經濟支撐。然而,現行制度下,民衆領取各項給付後須自行管理,如未妥善規劃,恐有資金遭詐騙或挪用的風險。爲確保高齡者可安全運用退休資金,信託公會於10月31日舉辦「退休撫卹與社會給付結合信託制度研討會」,邀集多部會代表與信託業者共同研商相關制度整合方向。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童政彰指出,政府已建立多項社會保險與退休金制度,以維護高齡者經濟安全。然而隨着平均壽命延長,失智、失能與重大疾病風險亦隨之增加,長者常因判斷力下降成爲金融詐騙目標。爲因應此現象,金管會積極鼓勵業者發展具照護功能的「安養信託」商品,讓信託制度成爲結合財產管理、社會福利與照護服務的重要機制。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目前退休金、年金及社福津貼等款項,皆須匯入領取人名下的一般帳戶,再由民衆自行辦理信託,過程中可能產生資金安全斷點。公會建議主管機關修訂相關規定或函釋,開放民衆在申請各項給付時,可選擇將款項直接匯入以本人爲委託人兼受益人的「個人安養信託帳戶」,確保資金專款專用,降低遭侵佔或詐騙風險。
她進一步指出,此舉不僅能確保退休資金安全,也能結合生活照護需求,例如由受託機構依契約代爲撥付生活費、支付長照或安養機構費用、水電費與稅金等,使高齡者生活更有保障,提升退休後生活品質。相關倡議亦納入金融白皮書,並獲立法委員王旭正辦公室與《康健》雜誌支持,邀請勞動部、衛福部、教育部、銓敘部、退輔會等單位共同參與研議。
研討會中,信託公會彭德偉組長針對各部會意見逐一回應;合作金庫銀行信託部李翠芬副理分享安養信託業務實務與案例;展騰國際法律事務所馬傲秋律師則就退休撫卹、年金與社福津貼匯入信託帳戶的法律面進行說明,釐清制度銜接與受益人保護等議題。
信託公會期盼透過本次研討會,促進跨部會合作,推動社會給付制度與信託制度接軌,讓民衆可安全整合退休資產,爲老後生活打造更周全的財務與照護保障。
銀行局童政彰局長(中)、立法院王正旭委員辦公室陳柏儒法案組主任(右三)、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左三)、信託公會陳靖宜副秘書長(左二)、講師展騰國際法律事務所馬傲秋律師(右二)、合庫銀行信託部李翠芬副理(右一)、信託公會彭德偉組長(左一)(圖:信託公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