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養老保障業務違規 國壽養老再收百萬罰單
新快報訊 記者林廣豪報道 近日,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壽養老”)因養老保障業務違規再收百萬罰單。據瞭解,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引導養老保險機構聚焦主業轉型發展,在同行相繼完成壓降清理個人養老保障管理業務(下稱“個養保障業務”)後,國壽養老是目前唯一仍有存量產品的養老險公司。
養老保障業務頻頻違規
國壽養老公告稱,因養老保障業務在運營管理、投資管理、賬戶管理方面的3項問題,分別被處以罰款30萬元、120萬元和30萬元。在金融監管總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下發前,公司已完成全面徹底整改。
國壽養老的此類罰單並非首例。2023年8月,因使用受託管理的養老保障管理產品資金開展債券質押逆回購交易,相關交易不符合監管規定,國壽養老被金融監管總局罰款100萬元。
資料顯示,國壽養老成立於2007年1月,是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旗下的全國性專業養老金融機構。截至2024年6月底,國壽養老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87萬億元。去年前三季度,國壽養老淨利潤7.45億元,同比增長7.6%。
個養保障業務尚有存量
據瞭解,養老保障管理業務是指養老保險公司作爲管理人接受委託,提供養老保障以及與養老保障相關的資金管理服務,大致可以分爲團體養老保障管理業務和個養保障業務。
類似於中短期理財型業務的個養保障業務近年迎來強監管。2021年12月,原銀保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養老保險機構清理壓降養老特點不明顯的業務。根據安排,2022年6月30日前適時停止相關產品新增客戶,原則上於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業務清理。
記者梳理髮現,此前開展個養保障業務的6家養老險公司持續壓降相關業務,國壽養老爲目前唯一仍有存量產品的養老險公司。具體來看,2022年末長江養老管理的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已全部清盤;2023年末平安養老、泰康養老、大家養老均完成個養保障業務壓降;2024年太平養老完成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的資金兌付。截至2024年末,國壽養老管理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1只,存量資產規模共計36億元,與2021年末相比,產品數量減少3只,存量資產規模下降2035億元。
2023年末,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新規,明確養老險公司應當主要經營與養老相關的業務,禁止經營短期健康險。有專家表示,養老險公司作爲專司養老金融業務的持牌機構,需要切實提高其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夯實和維護專業化運營的基礎和專業化牌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