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局長童政彰 扮銀行的森林保育者
銀行局長童政彰。圖/本人提供
去年9月剛升任檢查局長、今年4月就「鳳還巢」,回到銀行局接掌局長的童政彰,妙喻自己像「森林保育者」,銀行局是場外監理,負責森林的保育政策、確保每家金融機構都健全發展,而檢查局時是細看每棵樹是否有病蟲害。因二局都待過,他更有信心扮演好溝通角色,將遵循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安全與發展並重的原則,既要發展亞資中心,更要在川普風暴下讓金融業挺百工百業。
剛出社會原分發到合庫銀的童政彰,一待就是九年,2001年轉到財政部金融局、金管會任職,在銀行局一路從科長、專委、副組長、主秘做到到副局長、局長,是三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李瑞倉、顧立雄的秘書,外形挺拔的他與人爲善,專業度夠、口條清晰,深受長官信任,認爲他不只處理工作專業還可面面俱到,也擅於與媒體溝通,是媒體眼中的「童老師」。
金管會20多年來,童老師印象最深的有四件事,一是2001年中興銀行退場事件,讓他體悟到「信賴」對銀行的重要性,誠信經營真的是銀行最重要的事,否則就會出大問題。
第二件事就是「打詐」,尤其臨櫃關懷與跨部會合作,讓他相當有感。
有一次,他去視察銀行時跟一位獨居老太太聊天,她很悲憤地說,寧可被偷被搶也不想被騙,被騙是痛苦的,都不敢跟國外的家人講,當時行員阻止她匯到海外,但她不相信,發現被騙時已晚,但她很感動,行員也都邀她來喝茶聊天,這件事讓童政彰感受到第一線行員的偉大。
另外就是打詐遇到瓶頸,跨境的詐騙帳戶無法攔截,當時165專線,只能眼睜睜看着許多民衆一直報案,且是同一個海外帳戶,後來金警合作後,可把境外帳戶做警示登錄,匯款時就會跳出警示,可提醒民衆注意,之後打詐國家隊的成立,也讓打詐更有效率。
第三件事是友善金融。有位視障家長的話讓他印象深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跟一般孩子一樣上學、逛街、回家,而不是一直需要媽媽陪。」過去金融業的思維,是站在保護的思維,所以有很多顧慮,但友善金融不是保護,而是讓軟硬體設施改善讓身障人也能夠跟一般人一樣,所以要推「標竿」學習,像彰銀設了首臺容膝式ATM後,銀行羣起效尤。
第四件事是國際監理合作,現在銀行海外據點逾650個,是臺灣金融力量的展現,也因此國際監理合作很重要。像越南對臺灣的金控法非常感興趣,因此常安排他們的官員來臺、提供視訊課程,與越方建立關係。
長期擔任副手的童政彰,升爲局長的想法爲何?他在感謝肯定的同時,也更覺得戰戰兢兢。尤其先前看到一些職場霸凌的案件,心中很有感觸,在人力學院跟中央機關科長們上課時曾分享,領導統御最基本的概念是「雨傘理念」,當主管要有能力勇於承擔,以同理心帶領同事,像雨傘一樣保護同事,人家纔會把雨傘撐高,這也是他對未來自己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