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還能衝嗎?價值重估轉折點或已來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餘紀昕
時間來到8月,銀行股行情依然“風光無兩”。
延續上半年的強勁走勢,8月初銀行板塊繼續狂飆。8月5日,A股銀行板塊42只個股全線飄紅,其中15只漲幅超過2%。農業銀行8月6日收盤價報6.62元,再創歷史新高,A股市值升至2.11萬億元。數只銀行股股價今年以來屢創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發稿時,中證銀行指數年內累計上漲13.90%,A股銀行板塊內42只個股年內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面對持續翻紅的銀行股股價,市場開始顧慮:錯過前面這波的行情,現在銀行股的點位“還能衝嗎”?在股價長紅的背後,銀行業績風險幾何?
有業內人士提出,今年一季度多數上市銀行盈利表現低於預期,不少銀行的淨息差還在走低、疊加不良率擡頭,二者甚至出現了罕見的“倒掛”。而部分銀行資產質量的走低,可能削弱其後續分紅能力,使得未來股價上漲的可持續性面臨考驗。
開源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劉呈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當前銀行行情仍爲股息紅利邏輯驅動,與基本面相關性較弱。他指出,從經營層面看,2025年一季度上市銀行息差收窄壓力仍存。在對公業務風險逐步緩釋的同時,當前各銀行新生不良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後續風險能否修復則取決於居民還款能力及意願的邊際變化。
銀行股“飛昇”之因
銀行股這幾年爲何能持續“打勝仗”?
專業人士指出,多重因素交織構建成了銀行股今年以來不斷走強的底氣。首先是避險需求,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的環境下,機構資金更加青睞具有防禦屬性的銀行股,銀行板塊成爲資本的“避風港”。
其二是高股息優勢。據Wind數據,銀行板塊近12個月股息率中位數在4.35%,其中又以華夏銀行(4.98%)、北京銀行(4.89%)等表現突出。相比隔壁債市,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在1.7%左右的低位來回波動。故同樣具有防守屬性的銀行股,在當前吸引力顯然更強。
第三,多數上市銀行的“賺錢能力”確實十分優秀。新鮮出爐的業績快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寧波銀行營收371.6億元,同比增長7.91%;杭州銀行營收200.93億元,增長3.89%。歸母淨利潤方面,杭州銀行(16.67%)、齊魯銀行(16.48%)、青島銀行(16.05%)三家的歸母淨利潤上半年均實現超16%的高速增長,表現十分亮眼。
除銀行基本面在釋放積極信號外,這些天,多家上市銀行的股東和高管們也正在發揮"旗手"作用,帶頭增持,爲提振股價打上“強心針”。股東層面,南京銀行的股東南京高科,在一個月內買入750多萬股,持股比例從8.94%漲到9%。
高管層面,上海銀行的10位董監高集體出手,用470萬元買了44萬股自家股票。今年以來,還有光大銀行、江蘇銀行、蘭州銀行、廈門銀行等多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董監高或重要股東增持計劃。
弧光初現:銀行股的價值正在重估
雖過度炒作、一味追高銀行股並不可取,但多位券商分析師認爲,銀行股估值的積極轉折點現已來到。
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指出,前期市場對於銀行最擔憂的幾個因素,近年悄然生變。其中包括房地產政策扭轉,開始穩地產;地方政府融資開始化債;淨息差還在下降,但當局的降息政策改爲對稱降息,淨息差下降接近尾聲;銀行部分中間業務甚至開始漲價了。更重要的是,銀行的資產質量在悄悄改善。
放眼後市,銀行股行情大概率如何走下去?
浙商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樑鳳潔表示,假設銀行股股息率接近無風險收益率,投資者持有國債等無風險資產和持有銀行股的收益率沒有顯著區別,銀行股的股息就不“香”了,本輪銀行股的上漲邏輯可能會被破壞。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通過股價穩步上漲,動能逐步減弱這一過程,使得股息率接近無風險收益率。“所以我們說,本輪銀行股行情是一輪‘慢牛長牛行情’。”
劉呈祥向記者表示,總體來看,2025年一季度已是銀行業績低點,往後看年內業績增速或將逐步向上。而部分營收承壓的銀行,亦可通過撥備調降來確保盈利。伴隨貸款重定價影響逐步釋放以及負債端成本壓降的成效體現,未來息差企穩或有支持。
關於影響銀行股投資的變量,從基本面角度而言,需觀察經濟復甦的態勢,若仍呈現弱復甦的格局,則無風險資產收益率仍有向下空間,則紅利資產仍具性價比,股息邏輯或延續;反之則紅利邏輯或切換至基本面邏輯,此時銀行版塊普漲格局或較難持續,業績高增的銀行的阿爾法屬性將突顯。
他指出,“理想情況下,市場期望在板塊整體上行的大趨勢下,高、低估值銀行呈交替輪動的良性態勢。但我們認爲,板塊帶動個股估值提升存在邊界。” 即使部分低估值銀行,如民生、貴陽、鄭州、西安銀行的PB持續修復,也應與以招行爲代表的高估值銀行保持合理的PB差。未來,若PB差在低水平持續較長時間,或意味板塊輪動失效,此時高估值銀行“漲不動”則代表銀行板塊行情較難持續。基於當期紅利邏輯的持續演繹,資本充足、RWA增速合理,且具有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的銀行(如四大行),未來分紅空間仍可觀,紅利邏輯可持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