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強強聯手,合力打造“金融+航運”的上海樣本

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是上海肩負的重要國家戰略。當前,“五大中心”的建設正從單一領域的“單打冠軍”模式,向注重協同聯動的“團體冠軍”新格局邁進。在這一背景下,金融業的不同子行業正積極行動,推動跨領域合作,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躍升。

第一財經瞭解到,圍繞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聯動發展,近期,中國銀行、人保集團與市委金融辦、市交通委、市商務委、市國資委等部門密切溝通,共同研究形成了《中國銀行、中國人保共同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

據悉,這是首次由跨領域金融機構共同提出的金融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該方案以“銀行+保險”的強強聯合,建設“金融+航運”的深度融合生態,打造金融全方位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上海樣本”。

“銀行+保險”打造“金融+航運”合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去年中旬曾撰文表示,根據《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2)》,上海總得分排名第三,但與新加坡、倫敦等國際航運中心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其中一個重要短板就在高端航運服務方面。高端航運服務是世界級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標誌和核心軟實力,也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抓手。而航運金融則是高端航運服務中的一大重要內容。

航運作爲資本密集且跨國經營的行業,船舶和航空器的製造、採購及維護需要鉅額資金投入,因此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大額、長期的融資工具。同時,由於各運營環節涉及大量資金流動,這也催生了貨幣託管、匯率風險管理等迫切需求。此外,航運保險等其他航運金融服務在分散運營風險、保障資產安全方面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本月開始施行的《上海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中,也明確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爲航運相關企業提供融資、結算、保險等金融服務。

而此次《工作方案》就是首次由跨領域的頭部金融機構共同協作,創新通過“銀行+保險”的聯合發力,形成“金融+航運”合力的一個重要樣本。

據記者瞭解,《工作方案》立足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以及支持上海“五個中心”建設角度,充分發揮中國銀行和人保集團作爲國有大型金融企業的特色優勢,緊緊圍繞“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快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支持航運綠色低碳智慧轉型”“進一步吸引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航運金融服務商”“打造跨境航運金融專業服務能力”等五大目標,從“服務航運安全、服務貿易便利化、服務綠色轉型”三個方面細化明確了29項具體舉措。

這29項舉措涵蓋整個航運產業鏈和生態圈,通過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力推動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助力上海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建設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其中,多項工作也是上海市正在做以及準備做的金融先行先試舉措。

據瞭解,下一步中國銀行和人保集團將分別發揮全球化優勢和航運保險示範引領作用,構建“銀行+保險”產品服務體系;打造面向境內外航運、造船、港口、物流等航運產業鏈主體及相關金融機構的開放性合作平臺;依託上海金融要素市場聚集的特點,拓展航運生態圈服務體系,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及境外機構“引進來”,助力航運“朋友圈”擴容。

全方位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級

事實上,在“金融+航運”的聯動背景下,近年來,上海一直在持續加大金融支持航運發展力度,上海市委金融辦會同市交通委、中央在滬金融管理部門、相關金融基礎設施等,主要從航運衍生品、航運保險、航運跨境資金結算、航運融資等方面,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能級,並取得顯著成效。

具體來說,航運金融衍生品方面,2023年8月18日,上海首次推出航運指數期貨,填補了中國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上市以來成交量遠超境外4家期貨交易所。截至2024年底,該指數期貨累計成交4669.22萬手,總成交金額超3.98萬億元。

航運保險方面,去年10月印發的《關於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建設高水平航運保險市場體系、促進高質量航運保險市場治理、營造高層次航運保險營商環境、塑造高能級上海航運保險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對打造上海航運保險中心作出部署;同時,上海依託再保險“國際版”,加強航運再保險集聚發展並完善相關產業鏈條。截至2024年底,共計16家保險公司、3家再保險公司獲批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1家再保險公司獲批籌建分公司,3家經紀公司獲批設立經營再保險業務的分支機構。

在航運跨境資金結算方面,上海也在持續推動跨境資金結算便利化。例如,發佈《國際船舶管理自由貿易賬戶服務方案》,以便利化服務促進形成國際船舶管理等與航運相關業務集聚,並明確了外籍海員薪酬服務方案;支持浦東新區依託自由貿易賬戶開展針對國際船舶管理企業的跨境金融服務創新試點;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向符合條件的航運企業、船舶管理企業提供包括結算、匯兌、融資以及跨境資金池在內的全流程適配國際航運特點的金融便利化服務。2024年全年,在滬重點航運企業跨境人民幣收支241億元,繼續保持增長。

另外,在航運融資方面,上海則大力發展飛機、船舶等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含金融租賃)設立專業子公司和特殊項目公司(下稱“SPV”)。2024年,臨港新片區新設SPV共21家,其中飛機、船舶共19家。